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以增值税税收经济弹性为主题,全面阐述了增值税的特点,引入税收经济弹性的指标,分析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关系,从税收政策、征收管理和统计口径差异的角度,分析影响增值税税收弹性的因素,通过实证分析方法,论证了增值税税收弹性波动的合理区间。增值税是我国税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种,由于增值税是对商品或劳务的增值额部分征税,与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基本一致,而且增值税是采取比例税率,因此,从理论上讲,增值税的税收弹性系数应该是小于或等于1。但是,由于增值税设置了不同的税率档次,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与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范围存在差异,增值税对一些行业和产品实行免税,生产型增值税扣除范围的受到限制,小规模纳税人存在着重复征税的现象等政策因素,增值税在管理中存在多征、预征、欠税、税收在地区之间转移等因素,以及GDP与与增值税收入统计口径上的差异,增值税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弹性系数围绕标准值1上下波动。1994年至2006年,全国增值税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弹性系数为1.3,其中弹性最高值为1.6,发生在2000年-2002年,弹性最低值为0.5,发生在1995年,但大部分年度是围绕平均值1.3,上下波动幅度在30%以内。弹性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增值税实施初期,是新旧税制的衔接时期,保留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增值税税收收入慢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增值税税收弹性偏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1999年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一方面是实施“金税工程”,有效加强了增值税管理,促进了增值税税收大幅度增长。从税收反作用于经济的角度,针对我国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的主要弊端,论述增值税税收弹性过度波动对经济的危害性,从扩大增值税范围、实施增值税转型、简化增值税税率、调整增值税免税政策,从加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实行“一窗式”申报管理,加强对小规模企业的日常监控管理,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强化增值税纳税评估,改进增值税计划分配和考核办法等方面,探讨了完善增值税税制和加强增值税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矫正增值税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扭曲关系,减少增值税税收经济弹性的波动幅度,从而充分发挥增值税的优越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