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身份的建构与认同——从广告与消费的角度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告传播正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在广告传播及其所表现出的消费主义的作用下,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休闲娱乐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都呈现出了很大的不同;他们的消费取向、价值追求和人生观念较之后者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这使得他们的文化身份从表层到深层都呈现出解构和重构的动态特征。不过,在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身份进行重构的过程中,社会及个人的诸多阻力会影响其实际进程;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身份建构后的外部认同也受媒介环境、消费指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新生代农民工将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终将获得一种新的文化身份。而这种新的文化身份将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它与当今时代越来越发达的广告传播有怎样的关联?又与当前中国社会越来越来盛行的消费主义有怎样的互动?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索和探究的问题,这也直接决定了本论题研究的目标和价值。  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究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身份在广告和消费主义影响下的解构及建构。以湖北省黄冈市下G村的新生代农民工作为重点考察对象,经过深入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1)新生代农民工对广告媒介的态度与地域、年龄、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他们在广告媒介的接触广度和深度上较之第一代农民工有明显增强,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文化身份在发生改变的过程中受广告传播作用力影响的潜在可能性在增大。  (2)广告传播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表现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变化表明:在生活表征上,其已全方位趋同于市民而与原来的农耕文化生活模式渐行渐远。广告传播从消费主义的角度,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紧跟时代潮流,加快其自我完善的步伐,使之将市民生活模式作为个人理想生活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于是我们发现,在文化身份的表层建构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充分借助于广告传播的效应和物质消费的改善,已完成了关键性的跨越。  (3)新生代农民工加大文化消费的投入,加快超前消费的实践,增强符号消费的意识等等,这些特点不仅显示了他们在消费领域的巨大转变,也表明他们具有实现市民化的自觉。他们那种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实用与审美并重的价值取向也与新时代广告文化倾力打造的目标有契合之处。他们注重享受当下的人生观念,更是直接受到广告传播及消费主义刺激的结果,所以广告传播通过消费主义的引导,在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身份的深层建构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4)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身份的认同受媒介环境和消费指标的影响很大。从普通农民、第一代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对其文化身份认同的状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文化身份的倾向性正越来越明显,但要真正实现从农耕文化身份向市民文化身份的转变,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及困难需要解决或克服。而要解决或克服这些问题及困难,离不开政治决策的支持,离不开经济条件的改善,离不开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样也离不开广告传播及消费主义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其他文献
当前,始于2008年的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趋于缓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已经逐渐的走出低谷,表现出平稳的回升势头,但这并不能够说明我们已经彻底摆脱了金
21世纪初期,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略,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主要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的社会危机。我国是当今人口总量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逐年增长的老年人口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以控制人口质量和人口数量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的增长幅度开始下降,人口数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然而一进入21世纪,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就逐渐显
我国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包括城市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然而城市居委会与农村村委会成员性别结构却存在很大差异,居委会成员以女性为主,而村委会成员以男性为主。笔者通过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村庄兼并的政策下,大量村庄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希望以此加快其现代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村庄共同体中不同的利益群体:政府、公司和居民以及外地人分别成为了
旧有的“韦伯式命题”关注的是理性资本主义是否会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诞生的问题。本次研究则是从“基督新教对于普通民众生活的塑造”这一有别于旧有的“韦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