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帕金森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88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帕金森病患者虚拟现实康复相关的文献进行系统综合评价;同时基于循证的方法对现有证据进行评级推荐和整合,构建帕金森病患者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试验方案并检验该方案对帕金森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日后帕金森病患者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的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1)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检索并综合有关帕金森病虚拟现实康复的临床试验研究,并进行质量评价,对定量数据进行Meta分析、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2)运用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纳入的证据根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分级与推荐系统(2014版)结合GRADE升降级标准对证据进行评级推荐并综合,制定初步试验方案,经专家会议法,对试验方案进行修订,形成最终试验方案。(3)根据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干预,依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48名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4人,干预组给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测量并比较两组干预后及干预完成后2周的Berg平衡评分(BBS)、起立行走测试完成时间(TUGT)、生活质量评分(PDQ-39)、认知评分(Mo 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UPDRS-II)和抑郁评分(HAMD),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价基于循证的帕金森病患者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1)对帕金森病患者虚拟现实康复相关试验的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共纳入23篇文章报道的22个随机对照试验,PEDro证据评分为6~9(=7.14,s=0.83),干预组对比对照组BBS评分(g=0.66,P<0.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g=0.62,P<0.001)提升更显著,PDQ-39评分(g=-0.28,P<0.05)和抑郁评分(g=0.62,P<0.001)下降更显著。(2)试验方案制定过程中,基于循证筛选出最佳证据,制定了初步试验方案,专家会议参会专家的权威指数为0.91,根据专家意见建议,对初步试验方案进行了修改,完成了试验方案的最终制定。(3)依照制定的试验方案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干预,纳入试验的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线相同。干预完成后,干预组BBS评分(42.75±4.05,P<0.05)、Mo CA评分(28.08±1.53,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BBS评分(39.17±5.52)和Mo CA评分(26.13±2.46),干预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8.71±2.07,P<0.05)、生活质量评分(38.58±5.97,P<0.05)、抑郁评分(10.00±3.99,P<0.05)和起立行走测验完成时间(17.87±3.49,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10.17±2.18)、生活质量评分(42.92±8.18)、抑郁评分(12.71±4.68)和起立行走测验完成时间(20.23±4.37);干预结束2周后的随访结果相似。结论(1)Meta分析证明虚拟现实康复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能力、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状况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在帕金森病患者康复中有其应用前景。(2)基于循证的帕金森病患者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方案,证据评级较高,专家会议参与专家权威性较高,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3)基于循证的帕金森病患者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方案的实施结果表明虚拟现实康复技术在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认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抑郁症状等方面对比常规训练方式疗效更为显著,虚拟现实康复在帕金森病患者临床康复中有推广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SFTS患者不同病程时期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和IL-17、IL-10、TGF-β1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SFTS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1.收集2019.04至2020.10于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且符合入组条件的SFTS患者,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47)和危重组(n=30),并纳入一般条件相对应的健康人(n=30)为对照组。2.收集并记
目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多存在高尿酸血症,其临床预后差,病死率高。而黄嘌呤氧化酶相关氧化应激在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也不断被研究者关注。随着心衰的逐渐加重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及数量也随之增加。本研究旨在通过队列研究评估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非布司他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性收集2014至2017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伴有高尿酸血症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
目的支气管哮喘作为非传染性慢性气道疾病,具有可治、可控、不可愈,反复发作的特点。本研究旨在构建预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近期复发风险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绘制两模型ROC曲线,比较两模型预测效果。为探索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近期复发的重要因素,有利于临床护理人员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策略,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提供方向。方法本研究选取青岛市某三
化感作用是植物或微生物通过向环境释放次生代谢产物对自身和其他植物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伤害作用或有益作用。化感次级代谢产物又称为化感物质,是植物或微生物发挥化感效应的物质基础,通过作用于其他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影响,寻找化感物质是植物源农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本实验以柳兰和白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化感作用,找寻其潜在的化感次生代谢产物。本实验研究柳兰花、茎、蒴果和叶水提取液对受体植物莴苣种
目的: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不同构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扭转动力学,探讨3D-STI技术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测定中的作用,以期给予临床治疗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11月来我院就诊并被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30例,根据患者左心室情况将其分成以下4组:左心室构型正常(LVN)组32例、左心室向心性重构(CCR)
目的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本研究目的是确定bla NDM(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和mcr(mobile colistin resistance)基因在中国的分布特征,判断bla NDM和mcr基因的出现与碳青霉烯和多粘菌素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的关系,为抗生素耐药的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在2010-2020年之间随机选取中国的10个
目的研究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糖尿病妊娠诱导的子代神经管畸形(NTD)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糖尿病孕鼠模型建立方案及干预策略:200只8周龄ICR小鼠(雌鼠150只,雄鼠50只),饮食适应1周后,将雌鼠与雄鼠在夜间按3:1的比例合笼交配,次日清晨观察到雌鼠有阴道栓即交配成功,记为孕期第0.5天(E0.5d),将孕鼠随机分为5组:健康对照组(AIN-93G标准饲料喂养)、糖尿病对照组(A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医务人员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包括两部分内容。1.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量性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两个院区三个康复病房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目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逐年上升,到目前为止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死亡病因之一,对于其发病原因的探究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大命题。心肌肥大属于心血管疾病的典型病理表现,长期的病理性肥大最终会导致心肌收缩失调和心力衰竭,这也就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心肌肥大的病理性表现之一就是心肌细胞肥大,其主要内在机制是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以及降解减少。然而,UPS(Ubiquitin protea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姿势反射障碍等。PD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死亡。到目前,该病病因尚未明确,但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N铁过度沉积可能是PD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SN区铁增加会产生活性氧和活性氮等物质,促进了细胞内α-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