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糖尿病妊娠诱导的子代神经管畸形的影响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fe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糖尿病妊娠诱导的子代神经管畸形(NTD)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糖尿病孕鼠模型建立方案及干预策略:200只8周龄ICR小鼠(雌鼠150只,雄鼠50只),饮食适应1周后,将雌鼠与雄鼠在夜间按3:1的比例合笼交配,次日清晨观察到雌鼠有阴道栓即交配成功,记为孕期第0.5天(E0.5d),将孕鼠随机分为5组:健康对照组(AIN-93G标准饲料喂养)、糖尿病对照组(AIN-93G标准饲料喂养)、糖尿病低剂量n-3 PUFA组(将AIN-93G饲料中25%的脂肪用鱼油(富含C20:5n-3、C22:5n-3以及C22:6n-3)替换)、糖尿病高剂量n-3 PUFA组(将AIN-93G饲料中50%的脂肪用鱼油替换)、糖尿病n-6 PUFA组(将AIN-93G饲料中的全部脂肪用玉米油(富含C18:2n-6)替换)。在E6.5d时将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低剂量n-3 PUFA组、糖尿病高剂量n-3 PUFA组及糖尿病n-6 PUFA组的孕鼠腹腔注射200 mg/kg体重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柠檬酸钠缓冲液溶解),健康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钠缓冲液,同时将孕鼠的饮用水更换为0.5%葡萄糖水溶液,以防止造模过程中因血糖过低导致孕鼠死亡。E8.0d时将饮用水更换为普通纯净水,E8.5d时通过尾静脉取血检测小鼠空腹血糖水平,≥11.1 mmol/L则表明糖尿病孕鼠造模成功。2.实验期间每天观察孕鼠日常行为状况,每天称量、记录孕鼠体重变化情况以及各组孕鼠的每日平均膳食摄入量。3.通过对脂类的提取、浓缩、甲酯化以及分离纯化,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膳食摄入对E12.5d孕鼠血清及胚胎中脂肪酸水平的影响。4.采用体视显微镜(20X)观察小鼠活胎来判定是否患有NTD,并记录NTD胚胎及健康胚胎的数目,以计算NTD的发病率。5.采用荧光TUNEL实验检测E12.5d胚胎神经上皮细胞凋亡水平。6.采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E10.5d胚胎中Pax3、P53、Bax、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7.利用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对E12.5d孕鼠肝脏及胚胎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1.各组孕鼠在孕期的每日平均膳食摄入量无显著性差异。2.在E8.5d时四组糖尿病孕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四组糖尿病孕鼠之间的空腹血糖水平均大于11.1 mmol/L且无显著性差异。E12.5d时四组糖尿病孕鼠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健康对照组孕鼠的垫料干燥,毛发光泽,精神状态良好。糖尿病孕鼠E8.5d后出现多饮多尿现象,且毛发竖立,精神萎靡。4.糖尿病对照组孕鼠血清及肝脏中C22:6n-3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糖尿病高剂量n-3 PUFA组孕鼠血清、胚胎中C20:5n-3、C22:6n-3以及总n-3 PUFA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及糖尿病n-6 PUFA组(P<0.05);糖尿病n-6 PUFA组孕鼠血清、胚胎中C20:4n-6、总n-6 PUFA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低剂量n-3 PUFA组以及糖尿病高剂量n-3 PUFA组(P<0.05)。5.五组孕鼠之间着床位点数无显著性差异,四组糖尿病孕鼠的活胎数目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四组糖尿病孕鼠的吸收胎数目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高剂量n-3 PUFA组与糖尿病n-6 PUFA组的胚胎及胎盘重量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6.糖尿病对照组(12.50%)、糖尿病低剂量n-3 PUFA组(11.11%)和糖尿病n-6 PUFA组(12.03%)的NTD发病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3%)(P<0.05),糖尿病高剂量n-3 PUFA组的NTD发病率(4.44%)显著低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并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7.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低剂量n-3 PUFA组、糖尿病n-6 PUFA组的胚胎神经上皮细胞出现过度凋亡,三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高剂量n-3 PUFA组的胚胎神经上皮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8.糖尿病对照组的胚胎在E10.5d时Pax3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53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糖尿病低剂量n-3 PUFA组、糖尿病高剂量n-3 PUFA组、糖尿病n-6 PUFA组的Pax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糖尿病对照组,P53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高剂量n-3 PUFA组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糖尿病对照组。9.糖尿病对照组孕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脏代谢产物有11种显著升高,10种显著降低;糖尿病对照组胚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6种代谢产物显著升高,6种显著降低。这些代谢差异物大多涉及鞘脂类代谢通路,鞘脂代谢产物神经酰胺,鞘氨醇和1-磷酸鞘氨醇在调节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糖尿病对照组孕鼠肝脏以及胚胎中的神经酰胺、鞘氨醇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在孕鼠肝脏中,糖尿病高剂量n-3 PUFA组的水平低于糖尿病对照组,而在孕鼠肝脏以及胚胎中糖尿病n-6 PUFA组的水平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因此,n-3 PUFA可能是通过调控鞘脂代谢通路中关键代谢产物的水平来降低胚胎神经上皮细胞凋亡水平。结论1.n-3 PUFA可以降低糖尿病妊娠引起的子代NTD的发病风险。2.糖尿病孕鼠在孕期增补高剂量n-3 PUFA可以显著降低胚胎神经上皮细胞的凋亡水平。3.n-3 PUFA可能是通过上调抑制细胞凋亡基因Bcl-2,下调促进细胞凋亡基因Bax的表达;以及降低体内神经酰胺与鞘氨醇的含量,来降低胚胎神经上皮细胞凋亡水平,以预防糖尿病妊娠引起的NTD。
其他文献
目的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al chorioamnionitis,HCA),是宫内感染的主要形式,产妇无临床症状,易漏诊,由此导致的早产儿神经系统不良结局发生率高。而脑损伤是早产儿神经发育异常的病理基础。因此,本研究以胎龄<34周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探讨HCA对早产儿脑损伤的影响,加强产科、儿科医生对HCA的深入认识,以便降低早产儿神经系统并发症,提高早产儿远期生存质量。方法(1)
疟疾作为一种典型的虫媒传播疾病,到21世纪初,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得到控制。但是疟疾的传播媒介按蚊仍广泛存在于安徽、海南、云南等省份,在尚未消除传播媒介的条件下,疟疾有再次暴发的可能。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究疟疾的传播特性以及分析疟疾重新流行的风险,这将为制定合理的疟疾防控措施提供指导性建议。本文以安徽省为例,首先,我们应用SARIMA模型与Gibbs sampling方法研究了近十年来间日疟和恶性疟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我国的麻疹免疫覆盖率已超过95%,但麻疹在我国仍然反复流行。目前对我国麻疹流行的研究多集中于流行病学、血清学等领域,而对麻疹的传播动力机制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麻疹在我国各地区的流行呈现强烈的相关性,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空间传播动力入手,分析麻疹在我国空间传播的特性以及动力机制,寻找在高免疫率覆盖条件下,麻疹在我国迟迟得不
目的软骨细胞在单层培养与传代过程中出现的去分化现象极大地限制了其功能和应用。除了少数典型的去分化标志物,目前对软骨细胞去分化的了解相对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软骨细胞去分化初期基因表达的整体改变情况,对比不同的培养方法对软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借助三维(3D)水凝胶能够维持软骨细胞表型的特点鉴定软骨细胞去分化的潜在标志物。方法首先将原代软骨细胞(P0)和传代一次的软骨细胞(P1)进行形态学检测来探
目的分析SFTS患者不同病程时期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和IL-17、IL-10、TGF-β1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SFTS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1.收集2019.04至2020.10于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且符合入组条件的SFTS患者,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47)和危重组(n=30),并纳入一般条件相对应的健康人(n=30)为对照组。2.收集并记
目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多存在高尿酸血症,其临床预后差,病死率高。而黄嘌呤氧化酶相关氧化应激在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也不断被研究者关注。随着心衰的逐渐加重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及数量也随之增加。本研究旨在通过队列研究评估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非布司他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性收集2014至2017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伴有高尿酸血症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
目的支气管哮喘作为非传染性慢性气道疾病,具有可治、可控、不可愈,反复发作的特点。本研究旨在构建预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近期复发风险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绘制两模型ROC曲线,比较两模型预测效果。为探索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近期复发的重要因素,有利于临床护理人员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策略,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提供方向。方法本研究选取青岛市某三
化感作用是植物或微生物通过向环境释放次生代谢产物对自身和其他植物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伤害作用或有益作用。化感次级代谢产物又称为化感物质,是植物或微生物发挥化感效应的物质基础,通过作用于其他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影响,寻找化感物质是植物源农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本实验以柳兰和白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化感作用,找寻其潜在的化感次生代谢产物。本实验研究柳兰花、茎、蒴果和叶水提取液对受体植物莴苣种
目的: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不同构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扭转动力学,探讨3D-STI技术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测定中的作用,以期给予临床治疗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11月来我院就诊并被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30例,根据患者左心室情况将其分成以下4组:左心室构型正常(LVN)组32例、左心室向心性重构(CCR)
目的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本研究目的是确定bla NDM(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和mcr(mobile colistin resistance)基因在中国的分布特征,判断bla NDM和mcr基因的出现与碳青霉烯和多粘菌素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的关系,为抗生素耐药的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在2010-2020年之间随机选取中国的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