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生态理念下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地域性特征研究——以西安市含光路改造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pere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性是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重要属性之一,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的今天,伴随着城市自身建设的盲目和无序,许多的城市街道空间建设都丧失了应有的地域性特征,呈现出令人担忧的趋同现象,其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其根源是盲目模仿发达国家所导致出的“特色危机”,而这种盲目模仿却造成了我国城市地域性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因此对于生态理念下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具有地域性特色创作手法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本文通过对城市街道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系统的对导致地域性特色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地域环境的冷漠和人为主观改造是城市地域特色缺失的直接因素。这进一步论证了地域性是城市特色塑造的着眼点,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   论文在对地域性街道空间特征研究时引入了复合生态系统及生态位的概念,通过对复合生态理念中的自然生态位、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三大生态系统的分析中总结出其内部各子系统与地域性特征的关联,并一一列举。结合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城市设计实例进行剖析的结果,提出了复合生态理念下植根于地域环境视野的街道空间设计整体思路与框架,并总结出了创造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复合生态街道空间设计准则,在设计中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最终应用于具体的设计项目中加以论证。
其他文献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功能结构的核心,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时期,城市中心区出现了诸多城市问题,如土地资源短缺、功能无序、交通拥堵、空间环境恶化等,这些问题促使新时期下对
随着经济发展,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日益提升。传统聚落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引起人们的保护和关注。近年来随着传统聚落建筑的更新项目的增加,以及保护设计中出现
当今,关注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话题,能源节约已成为时代的呼声。建筑业作为能耗大户,对于能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责无旁贷。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
过境公路穿越市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过境公路与城市不断重复着“包围—外迁—再包围”的循环,这在平原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改造过境公路不仅影响城市交通组织,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越来越重视,我国古代建筑研究正迎来一个新的篇章。虽然前人对我国古代建筑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测量数据,但是某些方面的研究还处
主题性场所是作者针对近几年国内出现的一种建筑文化现象而提出的新概念,该现象既体验式消费经济与商业地产主题化相结合,打破城市均质空间的过程中而产生的建筑文化现象。作者
历史名城老城区的保护与复兴一直是困惑地方政府与规划部门的难题,早期的中国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历史老城区,更多的是强调对于历史遗存物质实体的保护。然而,通过多年的规划实践的
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世界各地掀起了建设城市广场的热潮,而丰富市民生活的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文化的繁荣,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但是贫富差距也随之加大,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廉租住房制度是我国面向低收
近代是中国建筑剧烈的转型期,传统建筑的发展戛然而止,各种新建筑外观及手段竞相登上舞台。在与西方激烈的竞争中,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成就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但急剧的转变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