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80年我国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完善,在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可持续发展占据重要地位。现如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未来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2017年我国提出建设雄安新区的设想,作为国家级战略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经济特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设立雄安新区的目的是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我国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完善,在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可持续发展占据重要地位。现如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未来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2017年我国提出建设雄安新区的设想,作为国家级战略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经济特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设立雄安新区的目的是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分担一部分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因此研究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促进该地区的协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雄安新区包含的容城县、安新县、雄县以及周边的清苑区、徐水区、定兴县、高碑店市和高阳县,一个县级市、五县及两个市辖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了2012-2018年相关数据对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统计研究。首先从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三个方面对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2012-2018年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应用PSR模型,选取了涵盖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系统的多项指标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得到各项指标的权重,并计算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与PSR协调度,接着运用障碍度公式对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障碍因子分析,得出结论:2012-2018年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良好的态势。其中,定兴县、高阳县、安新县、雄县和高碑店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持续性增长,清苑区、徐水区和容城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为间断性增长。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2012-2018年PSR协调度整体上均有所上升,但波动性较大且上升幅度差异明显,压力、状态、响应组成的系统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不利于地区可持续性发展。另外,制约各县市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所差异,但工业废水排放量、用水总量、GDP中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人口密度、人均GDP、粮食总产量、每千普通中学学生拥有专任教师数、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以及科学技术和节能环保支出是2012-2018年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障碍指标。最后,为提高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基础设施;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保护;加大政府干预和支持力度。
其他文献
本文围绕青春题材微电影的叙事展开,通过对青春题材微电影的概念、青春题材微电影中的青春形象、叙事主题、视听情境的构建以及叙事话语的探究,同时结合本人毕业创作与其他青春题材微电影作品,将实践创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以期为日后青春题材微电影的研究与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第一部分围绕微电影及青春题材微电影的界定展开,微电影是传统电影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与网络融合诞生的新型电影艺术形态,具有平民化、碎片化、交互性
《悲歌》又名《处世难》,是中国近代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刘天华先生创作的二胡音乐作品,该曲作于1927年。此曲是一首单段体散板式的宣叙调,它没有引子,利用充满自由的节奏娓娓道来,是刘天华内心情感强烈表露的产物。这首作品是作者对时局的不满、悲伤之情的展示,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充满关切的大悲、大愤,但悲愤之余又深感报国无门,是一首悲凉之曲。据笔者研究视野所及,现存二胡独奏曲《悲歌》出版的乐谱中,
赠官萌芽于西汉时期,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沉淀,至唐、五代正式成为国家的典章制度,最终于宋代完成制度化。北方游牧民族无“赠官”之俗,部族首领死后不复追赠。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其立国之初未吸收和借鉴赠官制度。直至辽太宗会同初年,赠官才应时而生。辽朝的赠官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官民因生前达到一定的标准或因殁于王事等特殊原因获赠官爵(即自身卒殁赠官);二是官员、后妃、高僧的父祖因后世子孙的显贵而推恩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动员”“动员广大市民”“动员一切力量”等词句的出现,尤其是在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所以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有关“创建文明城市”的新闻报道来分析“创建文明城市”这一“目标”是如何被作为“共意”进行动员的?不同媒体的新闻报道,采用了什么策略对民众进行了动员?研究当前“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媒体共意动员策略,以期为文明城市建设总结经验。本篇论文依据克兰德尔曼森的“共意
现如今,硕士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其就业问题导致的焦虑问题在硕士群体中频繁出现。就业焦虑虽然只是心理障碍慢性疾病当中的一种,但如果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很有可能在硕士不能够自我主动调节焦虑的情况下危害到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助人的职业,对产生就业焦虑问题的硕士开展介入服务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在解决此类问题,社会工作具备着很大的专业优势。本文旨在通过女性硕士就业焦虑问题的个案为例,主要
受宋代金石学发展的影响,清代的金石研究在乾嘉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文人学者和书家商贾均投入到了寻碑访碑的行列,当时寻访到了大量前人未见之碑刻,这些碑刻或保存一时风俗,或可以纠正史书记载之得失,或影响书法创作。在此风气的影响下,位于河北省元氏县的《祀三公山碑》被金石学家黄易寻访,并记录在册。自黄易访得《祀三公山碑》以后,此碑在金石研究与书法创作方面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书法创作方面,该碑具有极丰富的书法
汉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是社会生活的中坚力量,而家学家风对家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颍川荀氏家族作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化士族,家族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学术的多个方面,尤以史学见长。从东汉兴起到西晋式微的几百年间,其家族成员有近百人的事迹散见于史籍,家族子弟的作品多达百篇。这些作品不仅有《汉纪》《申鉴》《中经新簿》《荀氏家传》等史学专著,还有大量的表、奏议、政论等极具史料价值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
墓志作为一种重要的石刻文献资源,形制多样,遗存丰富。由于清代金石考据之学蔚然勃兴,众多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北魏书迹,使得墓志出土日渐丰富起来。清代金石学家阮元是较早肯定北魏书艺价值的发端者,他在理论上宣扬北碑,为碑学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稍后包世臣顺应潮流,进一步对北碑技法进行详细的阐释,但并未特别推举北魏碑刻。晚清康有为为壮其势,极度推崇北碑,明确提出“魏碑”这一概念,一时引发书家对魏碑学习的热潮。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线教学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完美结合的产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直播课堂目前已经成为“教育帮扶”实施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2020年初疫情的突然出现,将直播课堂大范围直接推入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如何帮助教师应对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间的差别困境,掌握直播课堂有效提问教学策略,使学生注意力聚焦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2.0时代的大背景下,着眼于
苏灵芝,唐代中期的一位地方性书法家,河北地区的代表性书家,推动了书法的发展和实践应用,又在实践中得以长足的发展。长期活跃在河北附近一带,虽历任官职不高,但给当地留下不少的碑刻艺术。在其成年后期阶段经历安史之乱,后无迹可寻,使得各种文献史料对他的记载十分有限,好在其碑石历经沧桑存世于今的几尊碑刻可供参考。留存下来的几通石刻记述的内容大致是关于御诏、史事和人物传记这三个方面,说明其书法在当时是得到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