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 AC)是一种患者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肿瘤,是胰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治疗难度很大。诸多研究表明myeloma overexrepssed(MYEOV)是一种促癌基因,在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MYEOV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阐明MYEOV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基金项目】
: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B020209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 AC)是一种患者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肿瘤,是胰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治疗难度很大。诸多研究表明myeloma overexrepssed(MYEOV)是一种促癌基因,在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MYEOV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阐明MYEOV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课题由四个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MYEOV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转化意义目的:检测MYEOV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判断肿瘤分期分级、评价预后方面的临床转化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检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芯片(含有71对癌/癌旁组织)标本中的MYEOV蛋白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它和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对胰腺癌细胞系及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中的MYEOV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运用临床数据库(包括TCGA及GEO)分析胰腺导管腺癌及非癌胰腺组织的MYEOV mRNA的表达量,并进一步分析它与各项临床指标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YEOV在胰腺导管腺癌中表达量升高,其高表达与肿瘤的T分期相关。高表达MYEOV的患者预后更差,MYEOV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第二章:MYEOV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调控机制目的:探索MYEOV在胰腺导管腺癌中高表达的机制。方法:运用公共数据库(包括MethHC及cBioPortal)分析胰腺导管腺癌与非癌组织中MYEOV启动子甲基化的水平及其与MYEOV mRNA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焦磷酸测序检测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及胰腺癌细胞系中MYEOV启动子甲基化的水平。对低表达MYEOV的细胞系进行去甲基化处理,运用qPCR检测其MYEOV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MYEOV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胰腺导管腺癌中有所降低。MYEOV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关系。低表达MYEOV的细胞系经过去甲基化处理后其MYEOV mRNA表达量有所上调。第三章:MYEOV对胰腺导管腺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MYEOV在胰腺导管腺癌转移及增殖方面扮演的角色。方法:构建MYEOV稳定过表达/敲降细胞株,实施了 Matrigel侵袭实验、迁移小室实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集落形成实验、CCK-8实验,构建裸鼠肝转移模型、裸鼠皮下成瘤,探究MYEOV在胰腺导管腺癌转移及增殖中的作用。结果:敲降MYEOV能在体内及体外抑制胰腺导管腺癌的转移及增殖,过表达MYEOV则能促进肿瘤的转移及增殖。第四章:MYEOV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促癌分子机制目的:进一步阐明MYEOV发挥促癌功能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免疫沉淀、蛋白质谱、Co-IP、免疫荧光共定位等实验筛选MYEOV在胰腺中的互作蛋白。运用qPCR、荧光素酶实验、ChIP探究MYEOV对HES1转录的影响。在过表达MYEOV的胰腺癌细胞及对照组细胞中,对HES1、SOX9进行敲降,做肿瘤生物学功能的回复实验。结果:免疫沉淀及蛋白质谱的结果显示SOX9可能是MYEOV的互作蛋白,Co-IP及免疫荧光共定位进一步证实了该发现。qPCR、荧光素酶实验、ChIP的结果显示MYEOV能够促进SOX9的DNA结合能力,从而增强其下游基因HES1的转录及表达。肿瘤生物学功能回复实验表明,敲降HES1、SOX9能够抑制MYEOV的促癌功能。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得到如下结论:在胰腺导管腺癌中MYEOV基因的启动子低甲基化导致了其异常高表达。MYEOV是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MYEOV能够与SOX9互作,并增强其DNA结合能力,促进下游基因HES1的转录,从而发挥促癌作用。MYEOV是胰腺导管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早期宫颈癌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需根据复发危险因素和危险分层给予辅助治疗。研究表明,手术治疗和放疗的疗效相仿;多模态治疗可增加毒性。因此,建议术后可能需要辅助治疗的患者首选放疗。但是,目前临床缺乏可术前精准评估复发危险因素并进行危险分层的方法。影像组学已被证实有望全面量化肿瘤异质性,这为早期宫颈癌危险因素的精准评估和危险分层提供新的思路。目的1.探讨手工特征与深度学习特征融合在早期宫颈鳞癌淋巴
研究背景: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入侵性和侵袭性的物种,是几种全球重要的虫媒病毒包括登革病毒(DENV)、寨卡病毒(ZIKV)、黄热病病毒(YFV)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V)的有效媒介。预防蚊媒传染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从控制传染源和减少传播媒介方面入手,但由于大多数蚊媒传染病缺乏有效的疫苗,蚊媒种群的控制仍然是迄今蚊媒传染病防控的最有效措施。课题组前期研究已
目的胰岛素抵抗(IR)是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关键病理环节之一。骨骼肌产生的肌肉因子通过介导白色脂肪褐变对改善IR有突出作用。运动是肌肉因子表达和分泌的主要原因,然而鲜少有探讨膳食因素对肌肉因子作用和机制的研究。DHA和EPA可以刺激脂肪褐变、改善IR,但是否通过调节肌肉因子参与其中尚无明确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IR状态下混合补充DHA和EPA对骨骼肌产生Irisin、IL-6、FGF2
背景心肌梗死是全球临床死亡的主要病因,由于心肌细胞难以再生,在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后,心肌组织被纤维替代,严重影响心功能,进而发展为心室重构,心力衰竭等难以挽救的地步。心脏移植供体难求,目前的治疗手段仅局限于溶栓、改善血供等方法支持残存的心肌细胞。而随着许多新型生物材料的研发,工程化心肌补片被视为新的改善心梗的手段,被寄予厚望。由于心肌细胞独特的电生理特点,提供电传导性能是工程化心肌补片构建的重要一环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由中脑黑质致密部及纹状体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病变引起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虽然PD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脑内氧化应激增强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病变被认为是PD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及阻断氧化应激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神经保护剂可能有助于延缓PD的进展。运动功能是由传递到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耳聋是全世界现阶段乃至将来都要面对的重大健康问题,而内耳畸形(IEM)是导致其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据Sennaroglu 2017年提出的方法,耳蜗分隔不全(IP)和前庭导水管扩大(EVA)约占IEM中的80%以上。由于内耳解剖结构复杂以及缺乏高分辨CT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影像学诊断医生,很多病例存在误诊或漏诊。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或互补的方法来提高IEM诊断水平是非常有意义的。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
背景:胎儿生长受限(FGR)是导致患儿近期和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FGR脑发育近期损伤表现为脑内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减少,细胞构成比、突触连接异常,脑代谢异常;远期为运动学习障碍,神经行为异常。胎儿NSC分化是脑发育基础,海马是学习认知关键部位。补充牛磺酸激活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结合蛋白(CREB)通路改善FGR胎脑发育,相关机制尚待深入研究;对远期海马神经细胞、
目的和意义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的高发恶性肿瘤,其发病具有显著的地域及种族特异性,大多数鼻咽癌患者分布于东南亚地区,而中国是鼻咽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鼻咽癌的复发和转移是鼻咽癌临床治疗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影响鼻咽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威胁。因此针对鼻咽癌远处转移具体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是改善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肿瘤转移是影响
背景和目的Wound induce hair Neogenesis(WIHN).是哺乳动物罕见的创伤后皮肤与毛囊再生模型。在小鼠或兔子背部大面积的全层皮肤创伤及伤口愈合后,瘢痕中央会再生出具有完整结构与毛发周期的毛囊,而非只有瘢痕组织。这些毛囊会诱导周围产生脂肪细胞,使得伤口中央的皮肤恢复正常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此毛囊再生模型可以给人类皮肤再生医学带来新的见解。伤口愈合中重要的参与者:皮肤微生物
背景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重要的屏障保护功能。增殖期是皮肤创伤愈合的重要时期,该时期表皮的再上皮化过程对恢复受损皮肤的完整性起到关键作用。再上皮化中最重要的是角质形成细胞的迁移以完成创面覆盖,而细胞的迁移过程离不开细胞骨架的变化。Rho GTPase家族是调节细胞骨架的关键蛋白,其家族成员RhoA、Rac1和Cdc42,分别调控细胞肌动蛋白应力纤维、片状伪足及丝状伪足。microRNA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