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蟹甲的SSR引物开发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菊科华蟹甲属(Sinacalia)是中国特有属。近年来对华蟹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都表明其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消炎、抗菌和杀虫等生物活性,可能是一种新型抗肿瘤、抗氧化、抗菌等特效药物资源,同时在抗氧化和抗II型糖尿病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研究某一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进化潜力是物种可持续利用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分子标记方法则可以为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更好的研究平台,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上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外来物种入侵是导致正在进行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生物入侵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而也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华蟹甲(Sinacalia tangutica(Maxim.)B.Nord.)是华蟹甲属分布最广的一种大型草本植物,虽是中国特有属,其有效的种子传播和扩散机制、并通过块茎进行繁殖具有良好的集群能力,使其具有非常强的扩散能力,尤其在干扰环境下具有潜在的入侵风险。遗传多样性对物种的短期扩散(入侵)成功和长期进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要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弄清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是基础,尤其是入侵初期的扩散机制和路径。然而,对华蟹甲的生物学相关研究非常少,尤其华蟹甲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还一无所知,而这些恰恰是今后物种可持续利用、物种保护和管理的基础。而要开展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rker-assisted selection)等研究,分子标记的开发是第一步。基于此,我们首先通过简化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对华蟹甲的SSR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据此开发其SSR分子标记。然后,利用10对批量扩增效果好的引物进行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历史的华蟹甲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以期能从中推断其可能的扩散模式,并回答如下三个科学问题。1)新扩散地的遗传多样性是否低于其来源居群,即是否存在建立者效应?2)目前华蟹甲在研究群落中的分化程度如何?其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3)不同年份定植历史的居群是否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1.华蟹甲的SSR引物开发华蟹甲简化基因组SSR位点数量和类型丰富,共得到双端含有100 bp六种类型的SSR(一至六核苷酸)的SSR位点46674个,复合型SSR位点3062个。其中包含均有引物片段的SSR数目为43235,片段引物设计率为92%。单核苷酸重复、二核苷酸重复和三核苷酸重复类型的数量较多,占主导地位。单碱基重复基序数量最多占46.13%,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占比39.48%,再次为三核苷酸的重复序列占12.55%,其他类型的SSR序列很少只占1.84%。在321种重复单元中,最常见的是单核苷酸重复(A/T)10。利用已合成的200对引物对16个华蟹甲样品进行荧光SSR扩增,共筛选出20对特异性和多态性较高的引物,为华蟹甲遗传结构、图谱构建、标记辅助育种以及物种管理等方面提供依据并奠定了基础。2.华蟹甲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1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83个等位基因位点,每个等位基因的等位基因数在2-14之间,均值为8.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4341。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变异范围为0.5456–1.6804,平均为1.1570。各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在0.2951–0.6611之间,平均为0.5136,具有较高的多态信息,表明所选SSR引物均能有效地揭示华蟹甲的遗传多样性。物种水平上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324和0.5565。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证明华蟹甲在局域扩散的过程中同样存在奠基者效应,新扩散地的遗传多样性要低于来源地。用于分析的153个个体共来源于5个样地,Sr1-Sr4样点位于小路两边,Sh4样地位于远离路的林窗地带。其中Sr2样地是早期华蟹甲集中分布点,但是因为工程原因2019年Sr2样地被破坏的原因华蟹甲大幅度减少,其他三个样地中的华蟹甲是后期扩散而来。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结果与之相符,尽管在Sr2只采集到了14个个体的样品,但是其观察和预期的杂合度都是最高的,分别为0.542和0.564。同样,结果同样支持居群扩散机制的中心—边缘模式,核心区遗传多样性较高,在扩散同时由于奠基者效应导致扩散边缘生境的遗传多样性降低。此外,同一样带中不同年份扩散形成样方也存在遗传差异,扩散历史久其遗传多样性也增高。这说明的随着时间的积累华蟹甲经过多次的扩散,新扩散地的遗传多样性会逐步增加。这又进一步促进了华蟹甲的向外扩散,这与入侵植物的多次引入导致高的遗传多样性类似。因此,在今后的物种管理上有必要对此类物种的局域扩散进行适当的监控和管控。10个SSR位点的F统计量检测结果表明:研究地华蟹甲已经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处于中等水平。其遗传分化系数(Fis)为0.1197,说明总的遗传变异中11.97%来自于样带间,大部分仍存在于仍于样带内(88.03%)。近交系数(Fis)为0.1444,群体间总的基因流为1.8388,群体间基因流中等,不易因遗传漂变而造成分化。Fis的均值为0.1444和Fit平均值0.2468,表明所取的居群的华蟹甲纯合子过剩,主要以近交为主,这可能是奠基者效应引起的。3.华蟹甲的遗传结构与扩散STRUCTURE分析结果显示:最适ΔK值为3,表明所检测的群体中来自来3个基因库的存在(图3.3),四个样地的华蟹甲居群非均质、具有明显的遗传结构。当K=3时,sh4的样本的基因组成主要来源于基因库1;sr1和sr2主要源于基因库2和基因库3;sr3的基因组成主要源于基因库1和基因库2;sr4的基因组成主要源于基因库3。我们观察到的华蟹甲的扩散途径可以解释目前检测出来的遗传结构。首先,sr2是早期发现华蟹甲分布的样地,三种基因库都存在,但以基因库2和基因库3为主。华蟹甲沿着公路往保护区方向进行扩散时,往保护区的方向扩散中,原本占比不多的基因库1反而得到扩散,尤其是在远离公路的sh4样地占了优势。但是sr3的群体是通过2017和2018两次扩散的结果,早期扩散的居群(plot4和plot5)中以基因库2为主,后期扩散的居群以基因库1为主,也在sr3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在往城镇去方向扩散的过程中基因库1和基因库2逐步丢失。这种扩散模式与不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也相一致;sr1和sr4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919;sh4和sr4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3217。目前关于遗传结构的研究主要在较大的地理尺度进行,对小地理范围内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由于植物的扩散和遗传分化首先是在微生境水平上进行的,在精细尺度上的研究同样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分子遗传信息,一方面可以回溯物种扩散或入侵的路径,另一方面可以检测扩散或入侵过程中的瓶颈效应或建立者效应。而我们的结果则说明在小地理尺度上通过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这在物种保护、监控和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挑战日益严峻,对高性能储能系统与器件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超级电容器作为最有前途的清洁储能器件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各类储能系统中,超级电容器具有充放电速度快、使用寿命长、功率密度突出、绿色安全等优势,是新一代储能系统中具有实用潜力的高效储能器件。本研究中以构建高性能的镍钴基电极材料为目的,引入了廉价易得、天然多孔的硅藻土(DE)作为生长基底,设计出N
众所周知,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或CT)自上世纪发明以来,其在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技术发展也日趋成熟。然而,因受制于其几何结构以及扫描方式的限制,CT系统对于大尺寸板状结构物体的无损检测,难以获得或提供高精度、高对比度的断层图像。针对这一类无损检测对象,采用倾斜扫描方式的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omputed Lami
随着能源供应短缺、城市交通拥堵、道路事故频发等问题日趋严重,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技术在改善燃油经济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同时,车辆队列控制技术能够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如何结合交通状态信息与整车状态信息,实现节能、安全的速度规划和能量管理是车辆队列控制策略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选取混合动力车辆队列为研究对象,以基于真实道路信息建立的道路模型为场景,进行了单车/
电离层是地球上空60-1000km范围内大气层的一部分,其中含有大量的带电粒子,是天然的短波通信传播媒介,对无线电波的传播产生着显著影响。为了充分利用它为人类服务,需要对其进行长期不间断探测,电离层无线电探测方法是一种古老且经济有效的方法,而VHF(Very High Frequency)电离层相干散射雷达和电离层数字测高仪是这种方法中最常使用的两种探测设备。在这两种探测设备中,天线系统是最重要的
多目标跟踪(Multi-Object Tracking,MOT)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无人驾驶、视频监控、行为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当前多目标跟踪领域一种主流方法是基于检测的数据关联,这种方法利用离线训练好的检测器逐帧定位感兴趣目标区域,再通过关联算法实现目标身份的鉴定。本文在基于检测的跟踪框架下,将多目标跟踪问题转化为已跟踪目标轨迹与当前帧检测响应之间的二分图匹配问题,其关键
隧道掘进的地质灾害事故严重威胁施生命和财产安全,常采用瞬变电磁法来进行超前探测。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数据量大,类型多而且复杂,急需相关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软件平台,解决其分类、查找、成果图和分析报告的精细管理。为解决以上问题,在本实验室开发的超前探测的阵列式反磁通瞬变电磁仪基础上,研发隧道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的云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本文采用电磁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 Maxwell进行仿真,验证阵列式反磁
遥感图像目标检测旨在通过边界框定位遥感图像中感兴趣目标的位置。准确而快速地检测出遥感图像中感兴趣目标是后续分析与利用遥感数据的基本步骤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地理信息获取、军事国防等重大领域。随着遥感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图像的分辨率越来越高,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包含更加丰富的细节信息和结构特征,这些新的变化给传统的目标检测任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遥感图像中目标检测算法主要依赖基于经验规则
近年来我国基建事业发展迅速,建筑结构数量大量增加。现役建筑结构除了遭受恶劣环境的影响,还受到自身荷载长期的作用,进而导致结构发生损伤,且随着时间推移,损伤会逐渐积累直至结构破坏。因此,十分有必要对结构开展定期检测,然而由于实际工程结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仍有较大的困难。本文以统计矩作为损伤指标,提出两步法对框架结构进行损伤识别。首先,通过融合第四阶位移响应统计矩和第八阶加速度
茶叶种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叶也成为了国内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且种植面积日益扩大,随着茶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茶叶种植所带来的的盈利占据农民收入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目前茶叶的采摘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人工劳动力的方式进行采摘,人工采摘的茶叶因为具有较完整的茶芽,因此通常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但这种采摘方式因为采摘效率低、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茶叶市场对茶叶产量的需求,因此另一种机械采摘的采茶方
随着深度神经网络的发展、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普及和监控网络的完善,行人重识别(Person Re-identification,Re ID)技术逐渐成为近年来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在智能视频监控和安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行人重识别技术只适用于白天场景下的跨可见光摄像头行人匹配,而跨模态行人重识别(Cross-Modality Re ID)能够在白天可见光模态和夜晚红外模态之间跨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