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连接试验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综观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形成一系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是推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前提。工厂化的生产模式使得预制混凝土构件可以达到较好的质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体系的关键在于预制构件的连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体系不仅要考虑结构性能的可靠性,还要考虑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各个环节的便利性和成本可控。本文以某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图书馆建筑工程项目为背景,从建立从完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技术体系出发,对梁柱节点和柱-基础节点各提出两种装配式连接构造,进行抗震性能和安装方法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提出的两种装配式梁柱节点设计了安装步骤并进行安装试验,从实际工程施工的角度出发,对一些具体的施工操作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从安装效率和便利性的角度对两个试件的安装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并提出建议。(2)提出了核心区与梁一体预制的和在梁端采用强连接设计的核心区与柱一体预制的装配式梁柱节点连接构造,各制作了一榀足尺模型试件分别为LZ-A和LZ-B,进行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试件LZ-A的抗震表现与现浇节点相当;由于右梁梁端底部配置了大直径钢筋,与试件LZ-A相比,LZ-B承载力提高15.6~16.5%,强屈比相当,刚度略有增大,延性降低11%,耗能能力较差,LZ-B没有实现强连接,给出了改进的强连接设计方法。(3)针对文中研究的装配式上套筒连接和下套筒连接的柱-基础节点构造分别提出了坐浆法和回字形连通腔灌浆法的安装方法,进行安装试验,对安装方法和根据安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办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对安装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了质量控制方面的建议。(4)提出了采用强连接设计的套筒预埋于柱内的上套筒连接的和套筒预埋于基础的下套筒连接的柱-基础节点连接构造,各制作了一榀足尺模型试件为YZJ-A和YZJ-B,以及一榀现浇对比试件XZJ,进行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试件YZJ-B的抗震性能和现浇试件相当;试件YZJ-A实现了强连接,其塑性铰长度更长,相比现浇试件具有更强的变形能力,刚度和屈服强度更小,从已有试验数据可知其位移延性不低于现浇试件;提出强连接的设计方法以试件YZJ-B为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符合。
其他文献
在中文医学信息抽取领域,由于实体标注语料匮乏,传统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难以达到较好的精度和F1值。因此,在该领域,常用迁移学习和多任务学习来克服标注语料稀缺的问题。然而,在以往的工作中,采用多任务学习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在共享任务数据和共享网络层时,会出现一些任务之外的噪声以及忽略了独立于任务之外的交互信息。信息抽取领域通常将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和关系抽取任务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子任务。在关系抽取和实体识别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购物、出行、就餐等方方面面的消费方式。阅读评论作为人们从电商平台获得对特定商品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阅读者对某一商品的看法,甚至会进一步影响阅读者的行为决策。然而,虚假评论群组通过操控大量电商平台账号或利用返利等各种方式指使个人用户发表虚假评论并从中牟利,极大影响市场的公平性和评论的真实性。随着虚假评论发布模式的迅速发展与变化,针对虚
救援机器人能够代替救援人员进入危险的救援场景并开展搜救任务,是近些年机器人研究方向的热门领域,其中SLAM与机器视觉是救援机器人参与救援任务的关键技术。本文参照Robocup Rescue越障与搜救项目的比赛规则对机器人的总体需求展开分析,搭建了基于ROS的救援机器人系统并完成比赛所要求的SLAM与机器视觉的主要项目。论文首先对救援机器人、SLAM及机器视觉现状进行了阐述,在Ubuntu操作系统下
刑行民交叉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而且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这个问题将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也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围绕刑行民交叉或关联关系案件有一系列疑难问题,比如处理刑行民交叉或关联关系案件应当遵循什么顺序?是否有一定的优先次序?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追究如何相互衔接?
期刊
碳纤维(Carbon Fiber,CF)具有优异的高强、高模特性,但因本体呈现脆性而不能单独使用,通常应用于复合材料中,起到填充增强作用。由于碳纤维表面呈惰性,与多数材料不相容而无法表现出其优异的性能,需要对CF进行改性,从而优化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在工业上通常采用上浆剂对CF表面改性处理,其方法成本低且工艺简单,但对不同复合材料其界面特性不同而需制备特定的上浆剂。本论文选取热塑性聚酰胺6(PA6
随着智能电网的迅速发展,电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电网依靠成熟的测量技术和传感器技术部署了大量的智能电表,使得数据获取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与此同时,电网产生的这些数据不仅数据量巨大而且结构复杂,使得电力公司对这些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越来越困难。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度也越来越重要,虽然电网能提供更加丰富的训练数据来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但随着数据量和数据维度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是将信息技术和物理设备、环境等深度有机融合的一种智能系统,实时交互是信息物理融合的重要特征之一。良好的实时性能显著提高系统的网络空间性能,网络延时较大则可能会对系统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如对实时环境处理不及时等造成系统的崩溃。工业4.0的提出,全球各界高度重视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核心技术的各方面研究工作,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实时通信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现有的传统路由算法无法
聚合物/石墨烯微片(GNP)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作散热材料,而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其性能在极大地受到聚合物基体中的GNP的剥离和分布形态的影响,由于GNP这类层状纳米片具有规整的二维层板结构,层内原子之间以牢固的共价键相结合,层与层之间则以范德华力或静电作用力相互作用,这一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得GNP很容易产生层状堆积,这种层状堆积不利于其本身高导电导热等优异性能的发挥,反而容易导致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工业机器人能够替代工人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下工作,在多个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喷涂机器人作为一种典型的工业机器人,已经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喷涂机器人的直接示教技术以手把手示教为代表,手把手示教由于机器人总体惯量较大,示教操作并不灵活,且劳动强度大,喷涂轨迹与运动参数难以优化,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诸多限制,需探寻更改进的喷涂示教方法。为了能够再现操作者经验并且减轻操作者在示教过程中的负担,本文提出了手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座卓然矗立的艺术高峰。这部皇皇巨著不以波澜壮阔的场面或曲折离奇的情节取胜,而是在对日常生活的细腻叙写中寄寓作者对社会人生的透彻观察和深刻思索,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文化内蕴极其丰厚。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百科全书,当你逐渐有所领悟,它便能吸引你一读再读,常读常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开篇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