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分裂假说下的英汉分裂句对比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7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裂句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的一种特殊句型,隶属于不同语系的英汉两种语言虽然差异很大,但也存在着一些相似的地方,具有强调作用的分裂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是英汉分裂句有着不同的结构。  国内外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英汉语分裂句的结构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句法的角度进行分析仍需要做进一步研究。有鉴于此,本论文以 Rizzi的Split CP(Complementiser Phrase) Hypothesis为理论框架,对英汉语分裂句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本论文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阐述英汉语中分裂句的构成,包括分裂句和准分裂句的划分;其次从句法方面对英汉语分裂句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分裂句焦点移位的前后变化,以及对分裂句逻辑式的描述,得出结论:汉语“是……”分裂句的成分分布序列符合CP分裂假说的顺序,而英语“It is……that”分裂句有两个FocP,一个分布在主句里,一个在从句里。主句里的FocP为强调部分,从句里的FocP可以通过向左移位的方式占据焦点也就是强调的位置。因此,分裂句中焦点的移动使得句子强调的成分产生变化。  英汉语言之间的对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关系,能够让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习者深刻的认识这两种语言。运用CP分裂假说来分析分裂句,能够让我们对分裂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学术的角度来说,运用CP分裂假说对英汉语分裂句的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英汉分裂句法上的异同。在实际运用层面上,分裂句的研究对英汉语言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认知语言学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建立在我们对世界和方法的感知和概念化基础上,为我们提供了语言研究的强大理论基础。象似性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揭示认知与
从交际学角度来看,商务谈判本质上是谈判双方为了达成各自利益而采用不同交际策略进行交际的过程。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各国之间不断加强经贸合作往来,来自不
艾丽丝·默多克是二战后英国最主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她所出版的二十六部小说,都清晰地表达了她对人生和道德的深切关注和独特见解。《网之下》虽
电视访谈节目属于半机构性会话,起源于美国,在国外被称为“脱口秀”,国内的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相对滞后。自1996年由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开播以来,国内的电视访谈节目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加,大量的影视剧作品涌入中国,受到越来越多国内观众的喜爱。观看美剧成为一种潮流,并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及媒介。因此,如何成功地翻译
自然界中的颜色丰富多彩,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颜色打交道。大千世界的颜色种类无穷无尽,有各自的独特物理属性,在语言中也有鲜明的体现。对颜色的认知,是
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凭借其新历史主义小说《狼厅》一举斩获2009年度曼·布克奖。小说透过一个人物的视角,以国王亨利八世的婚姻为线索,重现了都铎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
布莱恩·默里曼是一位十八世纪著名的爱尔兰语诗人。他的长诗《午夜法庭》被广泛赞誉为爱尔兰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喜剧诗歌之一。该诗写于1780年,正当爱尔兰处于大不列颠帝国的
众所周知,写作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然而,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英语写作一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中国大学生在写作中大多只是机械式地用英语将他们的母语概念按照中文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