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布莱恩·黓里曼在《午夜法庭》中体现的女性意识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q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莱恩·默里曼是一位十八世纪著名的爱尔兰语诗人。他的长诗《午夜法庭》被广泛赞誉为爱尔兰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喜剧诗歌之一。该诗写于1780年,正当爱尔兰处于大不列颠帝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其时也正是欧洲启蒙运动高涨之际。追求平等、独立与解放的思想燃烧着整个欧洲人民的心灵,尤其是像爱尔兰这样备受压迫的民族。到了18世纪末期,爱尔兰国家内部要求平等与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本诗采用梦境的形式,设计了一场午夜法庭,以此探讨18世纪后期爱尔兰妇女对平等与解放的渴求与期盼,同时揭示了当代妇女所遭受的压迫、歧视与剥削。默里曼以其独特的民族、时代与身世背景,在诗中表现出当代男性作家少有的女性意识。本文将运用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来探索默里曼在《午夜法庭》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以作品中的女性为中心的批评方法,主要研究女性形象、女性阅读和女性创作等,它要求从女性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女性形象进行批判,或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午夜法庭》,我们发现默里曼在本诗中体现出男性作家少有的女性意识。在十八世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社会,妇女由于被称为原罪的始作俑者及其经济的依附地位生活在边缘地带,处于客体地位,而默里曼在诗中有意把妇女放在中心位置,赋予其主体地位。   默里曼通过揭示十八世纪爱尔兰父权社会的弊端,比如,晚婚、牧师独身制、嫁妆制度、私生子歧视等等,谴责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伤害和压迫。对于女性对父权社会的反叛,默里曼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和支持,同时,默里曼通过揭示父权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仇恨和蔑视,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不屈和反叛,有力地抨击了父权社会中不和谐,甚至是相对立、冲突的两性关系。此外,默里曼赞扬了诗中女性大胆、自信、独立的个性品质,这些个性品质与父权社会所赞美的扭曲的女性气质截然不同,甚至是刚好相反。同时,默里曼也表现出其对女性能力的欣赏。   默里曼作为一位女权主义的先驱人物,预示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如火如荼的女权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同时正是默里曼对妇女命运的关注以及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使得《午夜法庭》一经完成,便在爱尔兰风靡一时,且经久不衰,成为爱尔兰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此外,对本诗的解读有助于我们了解十八世纪的爱尔兰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其他文献
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思想(又被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或“沃尔夫假说”)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理论,至今仍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西方学者们或者试图通过实证研究,
奴隶出身的哈里特·雅各布斯是一名非裔的美国女作家。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撰写了一部自传《一个黑奴女孩的自述》。这部自传问世以来,很多文学批评家怀疑雅各布斯不是这
认知语言学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建立在我们对世界和方法的感知和概念化基础上,为我们提供了语言研究的强大理论基础。象似性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揭示认知与
从交际学角度来看,商务谈判本质上是谈判双方为了达成各自利益而采用不同交际策略进行交际的过程。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各国之间不断加强经贸合作往来,来自不
艾丽丝·默多克是二战后英国最主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她所出版的二十六部小说,都清晰地表达了她对人生和道德的深切关注和独特见解。《网之下》虽
电视访谈节目属于半机构性会话,起源于美国,在国外被称为“脱口秀”,国内的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相对滞后。自1996年由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开播以来,国内的电视访谈节目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加,大量的影视剧作品涌入中国,受到越来越多国内观众的喜爱。观看美剧成为一种潮流,并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及媒介。因此,如何成功地翻译
自然界中的颜色丰富多彩,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颜色打交道。大千世界的颜色种类无穷无尽,有各自的独特物理属性,在语言中也有鲜明的体现。对颜色的认知,是
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凭借其新历史主义小说《狼厅》一举斩获2009年度曼·布克奖。小说透过一个人物的视角,以国王亨利八世的婚姻为线索,重现了都铎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