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象似性在英语流行歌曲歌词中的应用及其修辞效果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s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建立在我们对世界和方法的感知和概念化基础上,为我们提供了语言研究的强大理论基础。象似性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揭示认知与语言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理解和欣赏歌曲的关键。从象似性理论之一的数量象似性角度探讨英语流行歌曲歌词的修辞效果,对于象似性理论的应用具有新的意义。  本文将采用分析,举例例证的研究方法,选取近十年的英语流行歌曲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量象似性理论的两大原则,即语符的增加和减少,将流行歌曲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分为两类。从数量象似性理论的语符数增加原则的角度,分析探讨反复、排比、迂回等修辞手法在英语流行歌曲中的应用与获得的修辞效果。从数量象似性理论的语符数减少原则的角度,分析探讨省略和委婉的在流行歌曲中的应用与修辞效果。通过从数量象似性的角度去揭示隐藏在修辞现象与其效果之间存在的理据性,即词作家是怎样通过运用数量象似性原则,即语符数的增加与减少,去达到配合韵律与感情抒发的,进而得出数量象似性原则作为音乐语言中的一种常被应用的修辞手段,是如何获得各种修辞效果的。  研究结果表明,数量象似性原则是音乐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正确的运用数量象似性原则往往会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有助于提升英语流行歌曲歌词鉴赏性。数量象似性在英语流行歌曲歌词中的应用及其修辞效果的研究,不仅可以拓宽象似性理论的研究范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可以帮助音乐爱好者更好地欣赏英语流行歌曲。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见证了一种新型的翻译理论的发展——文化翻译观。苏珊·巴斯奈特是文化翻译观的众多学者中最杰出的一位。文化翻译理论的主旨是保持文化多样性和促进文化多
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广泛流行于西北各省,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古典戏曲之鼻祖,其唱词、行头、脸谱、乐器与唱腔等对其它地方戏
德国是近现代物权制度的诞生地,也是当代物权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最为发达的国家,许多物权法的制度就创设在德国,德国物权法为越来越多的大陆法系国家重视和采纳。物权请求权制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是隔海相望的近邻,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尤其文学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翻译活动已成为中韩
从1998年至今,美国作家丹·布朗一共创作了5部悬疑小说,包括《数字城堡》、《天使与魔鬼》、《骗局》、《达·芬奇密码》以及最新的《失落的密符》,创造了销售史上的奇迹。其
幽默,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文现象,它吸引了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的关注,如文学、社会学、哲学和心理学等。语言学也成为幽默研究的一个主要工具。由Sperber与Wilson提出的关联理
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思想(又被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或“沃尔夫假说”)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理论,至今仍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西方学者们或者试图通过实证研究,
奴隶出身的哈里特·雅各布斯是一名非裔的美国女作家。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撰写了一部自传《一个黑奴女孩的自述》。这部自传问世以来,很多文学批评家怀疑雅各布斯不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