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纵横家书》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部内容类似《战国策》的帛书古佚书,全书共二十七章,一万一千余字,除十一章可见于传世文献外,其余十六章全为佚文。本篇论文主要从文体类型、人物形象、谈辩技巧及语言特色四个角度分析了《战国纵横家书》的文学性特征。论文的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和国内外关于本书的相关研究成果。正文第一章对《战国纵横家书》的概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辨析了该书的成书时间及内容分批情况;其次考证《战国纵横家书》与《战国策》的关系,以唐兰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战国纵横家书》应是《苏子》一书的部分留存篇章,而反对者则认为《战国纵横家书》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刘向在编集《战国策》时所参考的原始本子之一,由于《苏子》一书早已亡佚,笔者对第一种看法持保留意见,而通过考证认为第二种说法也不准确。今本《战国策》并非刘向编集的原貌,而是有所亡佚并经过后人增补修改过的,我们不能确定见于《战国纵横家书》的十六篇佚文是否在《战国策》亡佚的篇章之中。因此,对于《战国策》与《战国纵横家书》我们只能在研究时两相参照而难以确定其源流关系。本章最后介绍了《战国纵横家书》的作用,该书作为出土文献对传世文献有考订之功,具有珍贵的文本与史料价值。论文的第二章围绕着《战国纵横家书》中各篇章所属的文体类型展开,该书所涉文体大致包括书信体、论说体和记事体三类,其中书信体十一章,论说体十三章,记事体三章。对每类文体,论文都从其特征和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篇章加以论证。论文的第三章着重论述了《战国纵横家书》中的纵横策士形象,其中苏秦的形象最为鲜明。这一章首先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与社会等方面介绍了纵横策士产生的时代背景,接着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原则分析本书中的纵横策士形象。《战国纵横家书》中出现的纵横策士有十数人之多,但除苏秦外,他们不但出场时间短且相关资料有限,故论文将除苏秦外的纵横策士归为一体,于他们的个性中提炼共性,重点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能言善辩及机智变通。苏秦作为“合纵”策略的“代言人”,在帛书中显得个性突出、血肉丰满且富有人情味,与《战国策》中脸谱化了的苏秦迥然不同。论文的第四章将《战国纵横家书》中纵横策士所使用的谈辩技巧分为五类,每一类都是从帛书所载的游说辞中归纳总结出来的。论文的第五章紧承第四章,将论述的重点放在纵横策士的语言特色上,纵横策士们往往使用多种辞格,以比喻、夸张、引用、排比、反问等方式增强语辞的说服力。作为出土文献的《战国纵横家书》,其整体语言风格不同于《战国策》的“辨丽横肆”与“铺张扬厉”,显示出简洁质朴与委婉含蓄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