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家书》文学性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rew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纵横家书》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部内容类似《战国策》的帛书古佚书,全书共二十七章,一万一千余字,除十一章可见于传世文献外,其余十六章全为佚文。本篇论文主要从文体类型、人物形象、谈辩技巧及语言特色四个角度分析了《战国纵横家书》的文学性特征。论文的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和国内外关于本书的相关研究成果。正文第一章对《战国纵横家书》的概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辨析了该书的成书时间及内容分批情况;其次考证《战国纵横家书》与《战国策》的关系,以唐兰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战国纵横家书》应是《苏子》一书的部分留存篇章,而反对者则认为《战国纵横家书》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刘向在编集《战国策》时所参考的原始本子之一,由于《苏子》一书早已亡佚,笔者对第一种看法持保留意见,而通过考证认为第二种说法也不准确。今本《战国策》并非刘向编集的原貌,而是有所亡佚并经过后人增补修改过的,我们不能确定见于《战国纵横家书》的十六篇佚文是否在《战国策》亡佚的篇章之中。因此,对于《战国策》与《战国纵横家书》我们只能在研究时两相参照而难以确定其源流关系。本章最后介绍了《战国纵横家书》的作用,该书作为出土文献对传世文献有考订之功,具有珍贵的文本与史料价值。论文的第二章围绕着《战国纵横家书》中各篇章所属的文体类型展开,该书所涉文体大致包括书信体、论说体和记事体三类,其中书信体十一章,论说体十三章,记事体三章。对每类文体,论文都从其特征和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篇章加以论证。论文的第三章着重论述了《战国纵横家书》中的纵横策士形象,其中苏秦的形象最为鲜明。这一章首先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与社会等方面介绍了纵横策士产生的时代背景,接着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原则分析本书中的纵横策士形象。《战国纵横家书》中出现的纵横策士有十数人之多,但除苏秦外,他们不但出场时间短且相关资料有限,故论文将除苏秦外的纵横策士归为一体,于他们的个性中提炼共性,重点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能言善辩及机智变通。苏秦作为“合纵”策略的“代言人”,在帛书中显得个性突出、血肉丰满且富有人情味,与《战国策》中脸谱化了的苏秦迥然不同。论文的第四章将《战国纵横家书》中纵横策士所使用的谈辩技巧分为五类,每一类都是从帛书所载的游说辞中归纳总结出来的。论文的第五章紧承第四章,将论述的重点放在纵横策士的语言特色上,纵横策士们往往使用多种辞格,以比喻、夸张、引用、排比、反问等方式增强语辞的说服力。作为出土文献的《战国纵横家书》,其整体语言风格不同于《战国策》的“辨丽横肆”与“铺张扬厉”,显示出简洁质朴与委婉含蓄的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趋化因子受体3(CXC 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及趋化因子配体10(CXC chemokine ligand 10,CXCL10)在乳腺癌中的蛋白表达,探讨CXCR3、CXCL10与患者临床病理因
上市公司高管是指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人员、总工程师等)。高管薪酬是指基本工资、奖金、福利、职务津贴、在职消费、股
<正>笔者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有一类条件不等式可以利用琴生不等式给予其简单的统一证明,并还可以对原有命题进行有益的推广.而很多文章在证明中都是运用重要
科举和诗歌是影响唐代社会的两大重要因素,对唐代科举诗的研究历来众多,但大部分都着重于对科举诗文学和文化方面的研究,对其语言方面进行研究的比较少。文章以唐代科举诗为
目的:评估COPD患者家庭氧疗依从性和其生活质量的现状,探讨COPD患者家庭氧疗依从性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抽取2007年1月~2007年12月在湖
多媒体课件目前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学术界对于多媒体课件的预设性这一重要参数却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文章广泛查询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文献,结合现代
钨渣用硫酸分解浸出 ,浸出液经铁屑还原后用 0 .2 0 %伯胺N1 92 3萃取分离钍 ,再用 4.0 %伯胺N1 92 3萃取富集钪 ,接着用硫酸洗涤负载有机相分离稀土和铁、过氧化氢洗涤分离
两汉文学佳作颇多,优秀作家辈出。《文心雕龙》对文学史有细致的梳理,对汉代作家也有不少评语,但这些话语没有集中在专章之中。对刘勰论两汉作家的话语进行细致搜集与整理,有
动物寓言以拟人化手法,把动物的自然特性和人物的社会性巧妙地结合,并予以人们警戒和训教,使人们从中获得朴素的生活哲理。本论文以蒙古地区传播的“染毛狐狸故事”为研究对
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宋代注杜诗开始兴盛,此后踵事增华,至明清时候已经蔚为大观,有“千家注杜”之称,《钱注杜诗》即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