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气候的逐渐恶劣,社会各界意识到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是导致气候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减少碳排放量,政府开始对企业进行碳排放的管制,同时消费者的低碳偏好程度也开始逐步提升。面对这一现状,减少碳排放就成为企业经营运作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本文研究碳减排政策下的企业行为及供应链减排协调问题,为供应链减排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参考。首先,研究政府监管下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减排行为选择问题。考虑在低碳生产中会出现“搭便车”的情况,构造政府监管上下游企业采用低碳技术进行生产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情况下的演化稳定状态,并对此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政府的补贴与惩罚力度以及上下游企业采用低碳技术时的收益情况对博弈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得到政府制定减排政策且上下游企业选择减排行为时的条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同发展。其次,考虑在消费者低碳偏好和碳交易政策下,供应链的单周期减排协调问题。研究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的两级供应链中,零售商考虑市场需求来确定订单数量,制造商根据零售商的订单数量选择如何减少排放。分别探讨如下四种情形:未减排情形、减排时的分散决策情形、集中决策情形和零售商提供成本分摊契约情形。对以上四种情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零售商提供减排成本分担契约可实现供应链协调,达到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帕累托改进。此外,我们使用鲁宾斯坦讨价还价模型来确定成本分担率。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减排成本分摊比例对减排量和利润的影响,并且分析了消费者低碳偏好和政府的碳交易政策对利润的影响。最后,将上述问题扩展到长期动态情况下,研究一个供应商和两个相互竞争制造商的减排协调问题。考虑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和碳交易政策,研究供应链减排动态协调问题。建立无减排契约和供应商提供减排契约两种情形下的微分博弈模型,比较两种情形时的最优均衡反馈策略、碳排放量的最优轨迹及最优利润。结果发现,供应商提供减排契约时,产品的碳排放量低于无减排契约时的碳排放量,并且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利润均高于无减排契约时的对应值,实现供应链的减排协调。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进一步验证了命题的有效性,通过对消费者低碳偏好、碳交易价格及制造商的竞争程度进行灵敏度分析发现:随着低碳偏好的增加,产品碳排放量减少,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利润均增加;政府在规划期内应及时调整碳交易政策,达到激励企业进行减排的效果;制造商的竞争程度也会对产品碳排放量和双方的利润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