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范围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新建线和既有线出现立体交叉现象,框架桥下穿施工因具有经济、安全和不中断既有线运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立体交叉工程中。但框架桥下穿既有线施工是在既有线继续运营的情况下作业,施工安全不但受水文地质、人员、材料和机械等因素的影响,还与既有线运营相互影响,因此较一般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更高。为此本文依托某工程项目,建立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不但可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可对风险较高的指标优先采取控制措施,实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标。首先,本文根据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特点和依托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从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监测、施工环境四方面,分析影响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由于识别到的风险因素繁多且难以量化,因此加入既有线路基变形、轨道偏移、工作坑变形、框架桥顶进姿态等定量指标,不但可减轻指标量化难度,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施工安全风险,增加风险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对风险因素筛选、分类,并邀请专家进行修正,最后从既有线变形、框架桥顶进、工作坑变形、施工管理、施工监测、施工环境六方面,建立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为了弥补仅采用问卷调查或仅采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方式获取研究数据造成信息损失的不足,本文根据建立指标体系的特点,结合问卷调查和现场监测两种方式采集研究数据,增加风险评价信息的全面性。对指标的量化方式采用前者时,设指标的量化区间为[0-100],采用后者时,设指标的量化区间上限为相关监测规范的报警值。然后参考规范,将指标的量化区间按照一定规则划分为四个风险等级,形成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评价标准。基于此,制定数据采集方案,将指标的权重和风险采用具体的数据表示。接着,根据每位专家对指标权重的打分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专家对指标赋予的权重值,再采用改进熵权法计算每位专家的权重,两者组合得到指标的综合主观权重。然后根据获取的风险评价初始数据,采用改进熵权法计算指标的客观权重,引入博弈论理论后,计算得到指标的组合权重。由计算结果得:权重由大到小前五个指标依次是:框架桥上下偏移累计值、轨距变化、路基沉降变化率、路基沉降累计值、工作坑边缘垂直偏移累计值,其中有三个指标是评价既有线变形风险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既有线的变形监测、加固和防护。将计算得到的权重值和采集到的风险评价数据代入可变模糊评价模型中,得到每个指标和该项目在本阶段施工的安全风险等级,由计算结果得:一级指标的风险值从大到小依次是框架桥顶进、既有线变形、工作坑变形、施工环境、施工管理、施工监测,表明框架桥顶进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最大,应该优先对其采取控制措施。最后,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和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特点,从管理和技术方面制定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在管理方面开发下穿既有线施工监测管理平台,设置系统管理、基础管理、设备管理、图谱分析、统计管理五个主板块,对数据自动储存、分析、预警,并利用WEBGL技术对监测区间进行仿真模拟展示,项目各参与方可通过登录监测信息平台,及时了解目前施工阶段存在的风险,管理现场监测设备,也可通过设置,当预警等级发生变化时,向相关人员发送当前风险信息,确保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