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一直是心理学研究关注的重点。本研究跟踪调查了765名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生活节奏和心理健康发展变化情况,分析大学生不同自我效能感、生活节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生活节奏问卷(The Life Rhythm Scale)、积极心理健康量表(Positive Mental Health Scale-9),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生活节奏、心理健康连续四年跟踪。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生活节奏与心理健康的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并且存在不同的发展趋势。结果发现:(1)大学生每年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相关,每年的自我效能感都可以显著预测当年的心理健康,其中大二的自我效能感还可以显著预测大三和大四的心理健康。(2)大学生每年的生活节奏与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相关,每年的生活节奏都可以显著预测当年的心理健康。(3)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大三时处于最低水平,在大四时处于最高水平。(4)大四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经济状况差异。三年的自我效能感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也不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5)大学生的生活节奏在大二时最为规律,在大一时最为不规律。(6)大一、大二和大四时城市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显著比农村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更加规律。大一和大四时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的生活节奏显著比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的生活节奏更加规律。四年生活节奏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7)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增长,心理健康稳定发展,每年的心理健康都可以显著预测追踪的心理健康。(8)大学四年里,女生的心理健康显著高于男生的心理健康。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大四时显著低于城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在大一、大三和大四的心理健康显著高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9)每年的生活节奏在自我效能感对当年的心理健康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生活节奏在自我效能感对追踪的心理健康影响中同样发挥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