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立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从老年健康需求视角对我国老年人口的长期护理需求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期在详细了解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特点以及长期护理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国际经验与我国典型地区的试点,提出适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阶段性发展策略以及过渡时期的基本制度框架。全文共分8章。第1章为绪论,概括性地阐述了本研究提出的背景、已有的文献回顾、研究的核心内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立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从老年健康需求视角对我国老年人口的长期护理需求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期在详细了解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特点以及长期护理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国际经验与我国典型地区的试点,提出适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阶段性发展策略以及过渡时期的基本制度框架。全文共分8章。第1章为绪论,概括性地阐述了本研究提出的背景、已有的文献回顾、研究的核心内容、思路及结构安排,并对论文的创新和不足进行了简要说明。第2章为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首先,从宏观的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以及老年健康和差异等角度,梳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几个核心理论,包括老年健康需求理论、社会正义、发展型社会福利理论与异质性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老年健康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问题。其次,就文章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探讨,包括健康的衡量指标、长期护理和长期护理保险等。第1和2章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说明和阐述。第3-8章则以分块、递进的思路详细探讨本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第3章,简要地介绍了当前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第4章为实证分析,主要利用CHARLS微观调查数据详细分析了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等,此章节所讨论的老年健康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三个维度。其中,第1节介绍了本章实证数据来源以及相关变量定义与说明,并重点阐述了衡量老年健康的多维指标;第2节重点分析了老年健康的影响因素,包括基本模型的构建、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3节为本研究的一大特色,主要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夏普里值分解(Shapley Value Decomposition)分析了我国老年健康的差异及其重要影响因素,并在结尾从理论上初步探讨了老年健康差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关系。第5-8章专门探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相关内容,是本研究的核心。其中第5章,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分析,包括从失能老人、医疗保险和基层医疗机构等三方利益出发,探讨和分析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基本需求,以及从制度变迁视角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机制的分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第6章详细总结和分析了德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四个典型国家建设和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及不足。同时,考虑到国内的实际情况,在第7章分别介绍和分析了国内以青岛、南通、北京为代表的试点地区的经验以及部分商业保险公司开发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并在最后一小节针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第8章为本文的政策建议部分,在论证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主要针对我国建设和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出了建设步骤、过渡时期的基本制度框架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通过上述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下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现有的卫生系统难以有效应对,需要转变思想和行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设。2.老年健康是一个复杂、综合的体系,不仅各个维度之间差异明显,而且各因素对不同健康指标的影响也因健康衡量指标的差别而表现不一样的效果,如教育、居住安排等,后者更多的是影响老年人的主观福利状况。此外,老年人主观性的健康指标如抑郁、生活满意度,比ADLs和IADLs等客观的健康指标表现的更好。在对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时,精神慰藉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但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的满足常常多与家庭和子女关系密切,因此,长期护理中家庭护理,或者说家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护理制度的设计不能忽视家庭的力量。3.老年人口失能逐渐成为了社会性风险,相应地,老年人的护理问题也逐渐变成了重要的社会议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应对,政府、社会、社区、家庭、个人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4.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全面建设应以“跟随医疗保险”方式作为制度的突破口,同时,“两大步五小步”阶段性推进策略以及本研究提出的过渡时期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是当前推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和实施比较切合实际和合理的策略选择与制度安排。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疾病往往会伴随着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糖尿病心脏病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糖尿病心脏病发病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胰岛素抵抗是二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而在胰岛素抵抗的心肌细胞中,由于肌浆网/内质网钙离子ATP酶2a(SERCA2a)功能的
细胞凋亡是一种不引起炎症反应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它在生物医学界一直是被重点研究的对象。多年来,研究者们在细胞凋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凋亡这一基本过程,更能使我们利用对细胞凋亡的理解有效地治疗疾病。典型的凋亡途径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这其中的信号通路、调节因子以及分子机制已被很好地研究和描述。而基于细胞凋亡设计的药物和治疗措施也已经被广泛使用。比如小分子细胞凋亡诱导
G.A.柯亨是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代表人物之一,其成名作《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一书为学界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苏联传统马克思主义和结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之路,在英语世界产生了持续的重大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柯亨进入马克思研究时,苏联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已经陷入僵化状态,尤其是斯大林主义模式已经受到了西方思想界的普遍抵触,因为传统的研究往往依据马克思的表述和论证本身
奈格里早期的政治本体论不仅确定了其后来政治批判理论的核心构架与方法论前提,而且构成他创建后社会主义政治规划的关健切入点。奈格里致力于通过挖掘传统形而上学的政治内涵,并以形而上学-政治学-历史情势之间的链接关系,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建构。对他而言,本体论以去目的论、决定论、超验论和辩证法为基本前提,它并不追溯事物的超验起源和基础,而是将视角专注于无限开放的历史创构过程,以从中筹划指向差异和未来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自然语言为特征的领域文本信息不断喷涌,这些文本信息是进行科学研究、企业竞争情报研究的宝贵知识源泉,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文本型数据至关重要。中文文本信息在这些年亦是飞速增长。然而较之于那些通过空格分隔语义单元的语种信息来说,中文文本信息缺乏在计算机化信息处理方面的天然便利,处理工作困难重重。这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中文文本信息进行预处理,以正确地识别和理解中文文
中国早期左翼文论是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长期以来,对这一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研究集中在对“革命文学论争”的探讨当中。但是,早期左翼文论同时还表现出内容和形式上对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代表的哲学理论的浓厚兴趣,文论家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其文学理论建立起合法性。本文对早期左翼文学理论哲学背景的研究即从此处入手,探讨早期左翼文论哲学背景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尤多拉·韦尔蒂(1909-2001)擅长全景式地描绘家乡密西西比州的小镇生活,并因此蜚声美国文坛。她精于状写方言俗语、风土人情,落笔之处无不趣味丛生,因而文墨生涯屡屡获奖,其中包括普利策文学奖与美国国家图书奖。国内学界对其研究多集中于少数几部较知名的获奖作品,批评论述常常难脱窠臼,拘囿于诸如颠覆性的女性形象、神话元素、怪诞书写这样的传统主题。西方学林的批评视域则更加开阔深远,涵盖女性主义,精神分析
线粒体生物合成和质量控制是线粒体发挥正常功能,以满足细胞和机体代谢和氧化还原需要的关键。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衰老的一个突出特征,它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衰老过程中骨骼肌萎缩也与线粒体功能衰退有关。线粒体的质量控制主要分为两个等级。第一个层次的质量控制是由线粒体蛋白酶介导的清除线粒体内部错误折叠和氧化损伤的蛋白。这一过程发生在线粒体轻微损伤的状态下。当线粒体发
论文核心思想一句话概括就是:民国时期的医师管理立法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初步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考医、执业认许、医师法律责任、医讼案件鉴定、医师权益保障以及诊金等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医事立法权之争、中西医之争、鉴定权之争、医疗的商业性和公益性之争、诊金标准的制定权之争等,其历史经验和教训,为当下中国医师管理法律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民国时期,社会疾病构成以贫困社会特征,而作为疾病防治活
壳源岩浆作用的出现是地球区别于其他固体星球的突出表现之一。然而,壳源岩浆作用与幔源岩浆作用之间究竟存在何种联系?幔源岩浆在产生壳源岩浆的过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它们是如何耦合的?不同来源的岩浆活动如何维系地幔与地壳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这些问题还不甚清楚。本文选取扬子地块南缘为研究区域,对其中的广西北部新元古代火成岩和越南北部早中生代火山岩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和地质年代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