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进入21世纪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改善,这使得国民经济核算中投入替代法测算的非市场医疗卫生服务产出偏误日益凸显。纠结主要在于:对非市场医疗卫生服务而言,从直接产出角度,如何测算“考虑服务质量影响的产出”。有鉴于此,本文引入质量调整因子这一概念,从定性角度描述了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对其产出的影响,直观且形象地建立了质量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而力求从定量角度通过推算的质量调整因子来实现测量医疗卫生服务产出的目的。遵循这一逻辑展开全文,首先在理论上对质量调整因子推算过程中所必要的概念加以应用角度的理解和把握;继而明确质量调整因子的测算方法: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运用产出拉氏物量指数逆推出质量调整因子的基本式,并借助寿险精算理论及微积分方法定义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进一步获得质量调整因子的演化式;从而对质量调整因子在产出测算上加以实例研究。(1)使用英国医疗卫生数据,通过对质量调整因子加以产出测算上的应用分析发现,所得结论与国外已有经验研究结论一致。这证实了本文明确的质量调整因子核算原理在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分析并比较是否使用质量调整因子所造成的产出差异,得出:与未考虑质量调整因子的产出相比,考虑质量调整因子的产出可能被高估或被低估,这不利于正确判断医疗卫生服务产出的变化状况。(2)使用中国医疗卫生数据,在估算产出中发现,考虑质量调整因子,正确地测算物量指数、增长率对于分析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延用投入替代法,仅能获得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这一综合行业的发展状况,其显然没有顺应社会演进和医疗服务业本身发展的特殊需要。而本文基于直接产出视角,着重考虑质量调整因子,单独地测算医疗卫生服务业产出变化则较好地规避了上述状况,同时也理性地克服了投入替代法本身的缺陷。而且,在分析中发现2008年、2009年医疗卫生服务产出相对上一年的快速增长与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密切相关,这不仅推动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前进步伐,而且有利于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业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首先从问题缘起这一研究背景明确提出“质量调整因子”,引出本文的研究意义。然后,根据系统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把握国内外文章的特点,从而明确了本文研究的定位,搭建了详细的研究框架。最后总结了本文中作者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与不足之处。第二章对质量调整因子测算的理论前提加以阐明:首先剖析医疗卫生服务产出的定义;继而把握医疗卫生服务分类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明确一维度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涵义,从而定性角度理解质量调整因子;最后,在理论上诠释价值加权产出物量指数,为第三章详细说明质量调整因子的测算方法做铺垫。第三章对质量调整因子的测算方法加以刻画:规范表示产出实物量、具体度量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合理替代医疗卫生服务价值,进而深刻认识产出拉氏物量指数,从而借助该指数逆推出质量调整因子的基本式,在此基础上运用QALYs推导出质量调整因子的演化式。第四章在各章分析基础上,对质量调整因子在产出测算上加以实例研究:以住院服务为例,从样本角度,结合物量指数、增长率,分别利用英国医疗卫生数据及中国医疗卫生数据,将质量调整因子应用于非市场医疗卫生服务产出测算,并从中获得重要启示。第五章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全文的研究结论加以总结,提出了本文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并指出了中国质量调整非市场医疗卫生服务产出测算改革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