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w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彝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浸润着彝族的“根”与“魂”,承载着彝族人民的情感、精神,表达着彝族人民的情感意志,其中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精神要素、伦理准则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深入挖掘其丰富的价值观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为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新的素材,加深大学生对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大学生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实现和谐共处。基于此,在彝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笔者以为什么融入、需要融入什么、以及怎样融入这三个问题为导向,积极探讨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怎样推动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如何将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价值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使其在新时代不断散发文化魅力并展现时代风采,深化运用彝族传统文化的优秀要素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精神滋养,充分发挥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育人价值,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浸润心灵。本文以文化的相关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尺度,以彝族优秀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内在联系为出发点,对彝族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和辨析,取其精华,把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度高的内容筛选出来,在文化教育理论、文化自觉理论、文化认同理论等文化理论相关内容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有力支撑下,探究彝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彝族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深刻分析彝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深化融入目的、创新融入方法、明晰融入原则、细化融入途径四个方面入手,探寻彝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这既有利于深化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研究的理论深度,传承创新发展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同时也可为其他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其他文献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费用实质应属于证据调查费用的一种,论其概念应具有一体性,并应将之归类为其他诉讼费用的范畴内,遵循诉讼费用的负担规则。鉴定费用产生的正当性基础可以这样被理解:法院授权委托鉴定机构进行相关鉴定活动,鉴定机构则委派鉴定人携鉴定结果出庭作证,以完成与法院在公法义务基础上的协助工作。但是,目前我国民事诉讼鉴定费用制度存在定位不清、实务混乱以及违背鉴定应有之义等诸多问题,究其根本则是
行政诉讼法既然确立了行政行为无效与行政行为可撤销的二元格局,相应的也应当构建出能够彰显确认无效判决价值的制度。无效行政行为是实质正义与法的安定性权衡后得出的结果,很难从法规范逻辑演绎中得出。2014年《行政诉讼法》增设确认行政行为无效这一判决类型,除了使行政法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弥补撤销判决在权利救济上的不完备。行政诉讼法第75条虽确立确认无效的认定标准,但经过近5年的司法实践仍出
研究目的:近年来,DNA甲基化已经成为哺乳动物体内父系表观遗传的研究焦点。在先前的研究报道中,可遗传的DNA甲基化变化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改变而被动引起的。然而,是否机体内由于DNA甲基化转移酶表达的改变而引起的主动的DNA甲基化变化可以遗传给后代目前还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构建人源化DNMT3A超表达的转基因大鼠,研究其超表达对大鼠精子DNA甲基化模式的影响,进而探究这种主动性的甲基化
以某住宅小区为例,结合项目现场情况对其给排水系统进行总平面设计,并进一步分析了其给水、排水系统及系统控制的相关设计。
日本在过去经历过几次上调消费税,其进程曲折坎坷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即便如此日本政府经过多番论证最终决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或有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自2019年10月起再次上调消费税,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如今,中日两国经济已进入新时代,两者密不可分,日本此举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又因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很多相似性,特别是在经济领域,所以日本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政策、措施值得中
当今世界,毒品犯罪已成为人类最大的公害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毒品犯罪在我国很多地区迅速蔓延,犯罪手段和方式也是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容留他人吸毒罪作为毒品犯罪之一日渐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对该罪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4条对本罪只进行了极其简略的概述,造成司法实践当中诸多案件无法形成一致的审判意见。虽然司法机关出台一系列司法解释和立案标准,但随着犯罪形式进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很多地区呈现出多民族杂居的特点。各民族的文化各不相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文化融合现象。大众传媒及各种形式的媒介接触行为使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互动日益增多,在帮助居民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帮助居民对他族文化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青海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杂居地区,境内汉族和各少数民族间文化融合状况良好。笔者选取的研究对象,即德令哈市隶属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
由于外国法查明具有较大难度,有时候无法查明是难免的,又由于各国国际私法大多规定在外国法无法查明时即适用法院地法。若不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通过必要的程序对无法查明予以认定,法院在实践中极易出现草率认定外国法无法查明从而扩大法院地法适用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国际私法的根基。本文采取比较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法,对我国外国法无法查明的认定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外国法
过去的经验表明,并购是企业发展和快速成长的重要方式。我国的并购市场十分活跃,“一带一路”等国家倡议也加速了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步伐,并购成为我国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手段。然而,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活动所产生的绩效差强人意。为解开“并购绩效之谜”,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并购绩效受到企业内外两大类因素的影响,并且现有文献多对企业内部或外部的单一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很少将内外
我国民众提出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出变化趋势,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重要的做法就是加强机关党员培训。省直机关党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其自身素养与能力直接反映机关办事能力。因此,加强机关党员培训,综合提升党员素养和能力,对于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具有重要意义。H省直机关党员的培训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党员培训工作形式化严重、培训对象缺乏积极性、培训出现严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