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灶≤4cm的分化型甲状腺癌腺叶切除术与全切除术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394870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主要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手术是DTC治疗的主要手段,手术的类型包括甲状腺全切除术(Total Thyroidectomy,TT)、甲状腺次全切除术(Near Total Thyroidectomy,NTT)和单侧腺叶切除术(Thyroid Lobectomy,TL)。首次手术方式不同,其预后亦不尽相同。TT是否存在过度治疗,TL的优势是什么,关于是否所有的DTC患者初始的手术治疗都需要接受TT而不是TL,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本文旨在通过Meta分析,以期利用更新的相关研究资料,更全面地评价不同初始手术方式对DTC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通过学术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检索,检索截止时间2020年12月6日前发表的癌灶≤4cm的DTC患者腺叶切除术与全切除术治疗效果对比的相关文献,所纳入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根据Newcastel-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4(Rev Man 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Meta分析的统计结果用森林图表示,合并效应量为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并应用亚组分析等探究异质性来源,采用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主要结局指标为总复发率(Overall Recurrence Rate,ORR)、5年和10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5年和10年无复发生存(Recurrent-Free Survival,RFS)及术后并发症,如:喉返神经损伤(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jury,RLNI)、甲状旁腺功能减退(Hypoparathyroidism,HP)。结果:共纳入15个研究,85702名参与者,其中2个是中国的研究,另外13个为国外的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4-91岁,纳入研究的总体质量评价适中。研究结果表明,癌灶≤4cm的DTC患者TL组与TT组总复发率、5年无病生存、10年无病生存、5年无复发生存均无明显差异,R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1.29(1.00,1.65),0.97(0.93,1.02),0.86(0.70,1.06),1.00(0.99,1.00),异质性的结果为:I2=47%,42%,88%,0%,TL组10年无复发生存较TT组低,RR及其95%CI分别为:0.94(0.91,0.97),异质性的结果为:I2=18%。在癌灶≤4cm的DTC患者中TL组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TT组低,喉返神经损伤的总发生率分别为0.5%和2.6%,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总发生率为0.3%和12.4%。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癌灶为0-1cm亚组中TL组与TT组总复发率、5年无病生存均无明显差异,RR及其95%CI分别为:1.40(0.94,2.09),0.93(0.87,1.06),异质性的结果为:I2=52%,0%。癌灶为1-4cm的亚组中,TL组总复发率较TT高,RR及其95%CI分别为:1.55(1.26,1.09),异质性的结果为:I2=0%,TL组与TT组的10年无病生存无明显差异,RR及其95%CI分别为:0.89(0.67,1.18),异质性的结果为:I2=90%。结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癌灶0-1cm的低危DTC患者只需进行TL手术。对于癌灶1-4cm的DTC患者可进行TT、NTT或TL手术,对于部分低危的DTC患者可根据肿瘤的部位采用TL手术。由于纳入的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故解释实验结果仍需谨慎,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来探究DTC患者的最佳手术方案。
其他文献
Pickering乳液具有乳化剂用量低、毒性低以及乳液稳定性高等特点,因此在造纸、药物、化妆品、材料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备受科学家们关注的聚合物颗粒乳化剂,因其具有种类多样,结构易于控制,亲疏水性可调,同时还可赋予其环境响应性等优势,因此具有更高的发展潜力。目前,文献中报道的聚合物颗粒乳化剂大多是通过乳液聚合、沉淀聚合以及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地自组装等方法制备,乳液聚合和沉淀聚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地热能和太阳能因其储量巨大、清洁可再生等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结合地热能与太阳能的能源属性及利用方式,两种能源之间具有潜在的协同互补特性。因此,基于多能互补的能源利用新思路,本文构建了地热能-太阳能互补发电系统,以提高地热能的热功转换能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具体开展了如下工作:地热能发电应用是提高其能量品位的有效方式,针对地热能闪蒸循环和双工质循环的基本发电方式,构建
增强在低渗透油藏开采中油藏孔道表面和孔隙内残余油的二次、三次石油采收率(EOR)作为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驱油剂(纳米颗粒和表面活性剂)在驱油性能上还有待提高,Janus颗粒呈现了良好的驱油效果但是在制备成本上相对较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制备相对简单且EOR性能优异的新型驱油剂。这对于新型驱油剂的分子设计和驱油效果、油藏开采的过程和微观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将表面活性剂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作为光吸收剂应用与光伏器件在近些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兴趣。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光电转化效率从最初的3.8%到24.2%持续增加。尽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水环境稳定性问题。通过对钙钛矿电池内部界面进行修饰能改变其性质,选用具有一定疏水能力的分子修饰能够使钙钛矿表面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从而提高电池
随着成熟油田的进一步发展,非常规油藏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但致密油藏存在着产量低,低渗透率、低孔隙度等特征,在开采开发方面有着较大的难度。采用液态/超临界CO2压裂技术可以对致密油藏进行有效的开采,但是压裂常用的支撑剂表面是亲水的,无法在液态/超临界CO2这种非极性压裂液中分散,需要对支撑剂进行表面疏水改性处理。本文采用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和以芥酸和氯化亚砜为原料合成的芥酸酰氯(EAC)两种
目前,油田往复注水泵存在着易损件使用寿命短,维修量大,维修成本高等诸多问题,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注水泵的可靠性研究成为了重要的课题。本文以往复式注水泵为研究对象,在其动力学和可靠性分析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建立了注水泵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得到系统运动方程式,并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方程式进行求解,得到曲轴的真实运动规律;建立注水泵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将系统在曲轴匀速与非匀速两种状态下响应
隔水管系统作为连接海上平台与海底井口的一种重要设备,不仅受到波浪、海流、风等自然环境所造成的载荷作用,平台的升沉运动也会造成隔水管系统顶部载荷的变化,进而造成隔水管系统内部几何刚度的变化,产生参数激励现象,对隔水管系统的安全作业造成重大的威胁。本文依托国家“973”项目“海洋深水油气安全高效钻完井基础研究”子课题“深水海底井口-隔水管-平台动力学耦合机理与安全控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深水钻井隔水管
随着我国浅层石油资源逐渐减少,油气钻井不得不向深层进军,然而井深增加,钻井难度呈几何级增加。冲击钻井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钻井速度,它是在旋转钻井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高频冲击作用,使钻头承受周期性的冲击载荷。因此,研制一种冲击钻井提速工具对我国深部地层石油钻井速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进行了轴向冲击钻井提速工具的结构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传动轴、轴承、冲击结构、密封等,并建立出二维、三维模型作为本课
体育外交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所取得的实践经验浩如烟海,从“社会主义国家间体育交往”到“乒乓外交”再到“奥运模式”,体育外交在我国每一个时期中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里程碑。然而,相较于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体育外交理论研究之薄弱,严重掣肘了实践的进一步开展,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因此,进行理论的提炼与构建,加强理论探索自觉,形成中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下,大学生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作为大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虽然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人数规模在不断扩大,民族结构也日益多元化,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还存在着学习能力较弱、各项能力发展不平衡,与普通大学生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距等问题。因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有其必要性。本研究选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