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是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三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致残、致死并导致医疗费用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从1980年到1996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由0.67%上升至3.21%。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在2007-2008年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的对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约924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将是全球最多的国家。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指数的上升,医疗费用(包括床位费、检查费、治疗费、卫生材料费等)也在不断提高,这就给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因此,研究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探究降低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通过查阅2008年到2012年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病案资料,以出院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医疗费用进行分析,以了解住院费用的构成、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减轻患者负担等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提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出院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主要包括:(1)病案号、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类别、住院天数、住院次数、门诊诊断、入院时情况、入院诊断、出院主要诊断及情况、出院其他诊断及情况、病理诊断、损伤或中毒的外部因素、药物过敏、抢救次数、成功次数;(2)住院费用信息:总费用、床位费、诊疗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化验费、护理费、伙食费、西药费、中成药费、中草药费、输血费、卫生材料费、其他费用(取暖费、空调费等)。本研究通过描述性分析了解患者各项住院费用的基本构成情况,分析5年来的各项住院费用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特征患者各项费用变化,应用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住院患者费用的因素,在确定分析变量时,本研究考虑了与患者住院费用密切相关的几类变量,如患者的检查费、治疗费、西药费、卫生材料费、有无并发症、住院天数等。采用Excel整理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2008-2012年2型糖尿病患者4697例,平均年龄约为62岁;男性2522例(占53.69%),女性2175例(占46.31%);所纳入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2.73天;医保病人数为3698人(占78.73%),其余为自费病人(占21.27%);有并发症患者人数为4280人(占91.12%);手术患者人数为269人(占5.73%)。2、以2012年现值为基准,对2008-2011年住院费用按照CPI指数贴现后进行比较,5年间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医疗费用除2012年增幅明显,其他年份趋势变化不大;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5年住院费用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009年住院费用分别与2010年、2012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其余任意两个年份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50);2008-2012年人均住院费用变化平缓,每年略有波动但变化不大。3、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住院日、有无并发症、有无手术对住院费用有显著影响(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住院日、支付方式、并发症、手术等因素对住院费用有显著影响(P<0.05)。4、2008-2012年,5年2型糖尿病患者总住院费用为5802.44万元,其中药费最多,所占比例为54.88%;其次为治疗费、化验费,分别占13.60%、12.20%。5、本研究还分别对药费、检查费、治疗费、化验费、床位费及诊疗费等进行了分析,贴现后进行比较发现变化趋势各有所不同。结论与建议糖尿病作为一种危害极为严重的慢性病,其漫长的病程以及可能合并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都将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对病人及其家属造成无法预知的沉重经济负担和巨大的生活压力以及心理压力,因此应该得到国家卫生、社会保障、价格、财政等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本研究发现,近几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医疗总费用除2012年增幅明显,其他年份趋势变化不大;2008-2012年人均住院费用每年略有波动但变化也不大,人均住院费用在12000-13000左右;在费用构成上,药品费所占比例很高,达54.88%。因此建议今后积极推进医药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破除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机制,降低药品价格;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在严格控制病人实际医药总费用不增长的前提下,适度提高注重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部分大型设备检查、检验项目的价格,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规范诊疗行为,合理使用药物,合理检查,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用耗材的收费,对于经常使用且价格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探索将其纳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不另行向患者收费;改革医疗收付费方式,不断完善全民医保制度,逐步提高实际报销比例,降低患者个人支付费用等。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改革,逐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群众个人医药费用负担逐渐降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