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球磨破碎装置作为一种主要破碎装置,广泛地被应用于水泥、陶瓷、玻璃、矿粉、颜料等粉体制备工业中。粉体制备是一个高能耗的产业,球磨破碎过程被认为是粉体加工中最耗能的一环。为提高球磨效率,通常认为介质的冲击能量越大越有利。但这忽视了球磨时非限制料层在介质球间的破碎特征:料层颗粒受介质球冲击时会产生快速滑移,最终只有很小一部分颗粒被夹持并破碎。料层的夹持形态(夹持厚度和范围)限制了冲击破碎的质量,影响了球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球磨破碎装置作为一种主要破碎装置,广泛地被应用于水泥、陶瓷、玻璃、矿粉、颜料等粉体制备工业中。粉体制备是一个高能耗的产业,球磨破碎过程被认为是粉体加工中最耗能的一环。为提高球磨效率,通常认为介质的冲击能量越大越有利。但这忽视了球磨时非限制料层在介质球间的破碎特征:料层颗粒受介质球冲击时会产生快速滑移,最终只有很小一部分颗粒被夹持并破碎。料层的夹持形态(夹持厚度和范围)限制了冲击破碎的质量,影响了球磨破碎的能耗。由于对非限制料层的夹持形态及其破碎机理的研究相对不足,致使当前对球磨过程的建模只能依赖于球磨试验和经验公式,未将介质直径、颗粒形态和冲击能量等影响球磨破碎的关键参数纳入模型中,难以从机理上改进和优化球磨破碎过程。为揭示球磨破碎机理,围绕球磨料层夹持形态及其破碎质量模型这一核心问题开展了研究。利用料层夹持实验,分析了挤压下介质球径和颗粒粒度对非限制料层厚度的影响,构建了石英砂料层夹持厚度数学模型;利用石英砂的落球实验分析了初始料层厚度、落球冲击能量、落球直径和颗粒粒度对料层破碎质量的影响,构建了落球冲击下非限制料层夹持形态的数学模型;根据料层夹持颗粒完全破碎的所需冲击能量,对低能未完全破碎和高能完全破碎的质量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基于料层夹持形态的单次冲击破碎质量模型。根据粉磨总体平衡模型,结合球磨机DEM的介质冲击能量谱,构建了基于料层单次冲击破碎质量的选择函数和破碎函数,建立了揭示料层颗粒破碎机理的球磨过程模型;最后通过实验球磨机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粉磨实验和粉磨产品预测,验证了球磨过程模型。论文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1)针对非限制料层颗粒受介质球挤压时,大部分颗粒被排挤出破碎区域,真正被夹持和破碎的颗粒少的现象,提出了一种介质球间静态料层夹持厚度的实验检测方法。利用料层颗粒破碎瞬间挤压力的突变特性,通过对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实时数据的分析,获取了该瞬时料层的夹持厚度,构建了料层夹持厚度数学模型。(2)料层颗粒受冲击破碎的持续时间很短,夹持破碎瞬时的料层厚度和夹持范围的检测非常困难,提出了一种根据料层破碎质量变化趋势确定料层夹持厚度和夹持范围的方法。根据介质球在非高速冲击时非限制料层颗粒滑移破碎现象不明显的特征,发现初始料层厚度对破碎质量影响很小,通过不同料层厚度的落球实验确定了料层夹持厚度为2层颗粒的厚度。通过不同冲击能量、不同落球直径和不同颗粒粒度的落球实验,根据料层夹持形态模型及其破碎质量反求料层的夹持范围,分析影响料层夹持范围的关键因素,构建了非限制料层夹持范围计算模型。(3)根据料层颗粒破碎质量变化趋势在不同冲击能量水平的显著性差异:低能量水平时破碎质量随输入能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高能量水平时破碎质量随输入能量的增加趋缓,发现料层夹持范围内的颗粒总质量(夹持破碎质量)是破碎质量变化趋势改变的转折点。为此提出了基于料层夹持破碎质量划分低能冲击和高能冲击的方法,为构建料层未完全破碎质量模型和完全破碎质量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持,解决了完全依据冲击能量计算料层破碎质量的弊端。(4)为提高球磨能效,弥补仅从宏观角度研究的不足,结合微观料层夹持破碎模型和宏观介质运动,提出了基于单次料层冲击破碎质量和冲击能量谱构建球磨过程模型的方法。通过构建基于料层夹持形态的单次冲击破碎模型的球磨选择函数和破碎函数,结合离散元的介质冲击能量谱,将影响料层破碎的微观因素(介质球径与颗粒粒度形态特征)纳入到球磨过程模型中。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次料层冲击质量破碎模型和冲击能量谱构建球磨过程模型的方法,从微观料层夹持破碎角度揭示了球磨机理,为球磨质量预测、球磨参数优化和球磨装置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咖啡是一个包含真溶液、胶体、悬浊液等在内的多相体系。除了具有独特的香气和滋味外,咖啡还有抗疲劳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效。咖啡生物学功效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成分带来的影响,而对于咖啡制作过程中成分自组装形成的胶体颗粒带来的影响却少有涉及。咖啡制作方式对抗氧化能力等生物学功效带来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且抗氧化能力研究多用体外化学法,以细胞为模型的研究方法少见报道。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的制作方式对咖啡中胶体性质
为研究三类不同功效成分对不同真核生物生长和衰老的影响并对它们的作用效果进行对比,本论文研究选取了维持能量代谢物质(烟酰胺、烟酰胺单核苷酸(NMN)、辅酶Q10)、抗氧化剂(茶多酚、α-硫辛酸、豆甾醇)、膜脂类成分(亚麻酸、亚油酸、大豆卵磷脂)三类功效成分,分别作用单细胞(小球藻、酵母菌、草履虫)和多细胞(拟南芥、黑曲霉、斑马鱼、小白菜)共7种真核生物,通过测定单细胞生物量、动物死亡时间、植物衰老指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在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泰和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2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比较两组盆底肌肉张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盆底肌肉张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物理锻炼联合康复治疗仪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肌康复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分娩产妇60例,其中自然分娩35例,作为观察组;剖宫产2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在物理锻炼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仪。评价两组盆底肌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等级、肌电压及阴道压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抗氧化的机制。方法通过UPLC-Q-TOF MS分析银杏叶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在PubChem数据库中查询其化学成分的Canonical SMILES号,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查找其化学成分的靶点,使用UniProt数据库对其进行批量标准化后,与CTD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比对得到银杏叶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靶点,利用STR
银杏,为银杏科,属落叶乔木。为稀有树种,系中国特产。目前银杏叶提取物在临床上的药用价值极高,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瘀降脂的功效。目前广泛的应用于神经内科,用于治疗高血压,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缺血疾病及焦虑、学习及记忆能力障碍、痴呆、脑血管性疾病引起的眩晕、耳鸣及听力障碍等疾病。对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血管病的国内外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上肢痉挛是脑瘫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虽然A型肉毒素已成为这类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但现有证据不足证明该治疗是否对脑瘫患者有效。本研究评估了重复A型肉毒素治疗在儿童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选取2~17岁、体重10公斤及以上的脑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基线评估后,受试者随机接受2U/kg、8U/kg或16U/kg的A型肉毒素,注射到手腕和肘部屈肌的目标肌肉群。肉毒素注射与作业治疗相结合。在第二个注射周
作为一类重要的光电功能材料,有机荧光分子在OLEDs,OLEFET,有机固体激光和有机荧光探针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在这些光电器件中,荧光材料往往以薄膜或纳米结构的聚集态形式出现。然而其聚集态的光学性质不仅与分子的化学结构有关,还与分子间的堆积排列方式有很大关系。由于荧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及激发转移、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等效应,聚集体复杂的光谱行为很难用相对成熟的单分子光学理论来解释,因此有机分子固态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问题逐渐突显,全球范围内出现能源紧缺。为缓解能源压力,则必须同时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着手。热泵系统作为建筑用能的主体,占社会总能耗15%-20%,其节能工作意义巨大。随着热泵系统的长期使用,大量出现性能下降、能耗增加的现象,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及时诊断热泵系统的性能下降现象,保持系统长期高效运行,是实现热泵节能的关键途径。本文针对热泵系统性能衰退的现象,提出热泵系统亚健康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