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与电解锰渣重金属协同稳定化机理及陶粒资源化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_chia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已经成为中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主流技术,生活垃圾焚烧(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MSWI)飞灰(FA)呈现爆发式增长。而我国电解锰渣(Electrolytic Manganese Residue,EMR)以1000万吨/年增长。MSWI飞灰被列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HW18危险废物,EMR含大量的重金属和氨氮等污染物。因此,MSWI飞灰和EMR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飞灰和EMR同属于CaO-Fe2O3-Al2O3-SiO2无机体系,在无废城市建设的背景下,采用“多源协同、以废治废”的策略对MSWI飞灰和EMR进行协同处置。通过SEM-EDS、XRF、XRD、FT-IR、TG-DTG-DSC、微波消解、AAS等分析手段对MSWI飞灰和EMR的形貌、化学组成、物相构成、热动力学特性及重金属赋存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尝试了不同协同处置方案。依据电解锰渣和硫铝酸盐型水泥具有相似的组成及性质,对飞灰重金属在传统复合稳定剂的基础上进行电解锰渣胶凝化,探讨电解锰渣与飞灰重金属协同稳定化的影响;采用地质聚合物技术对飞灰和电解锰渣重金属进行协同固化/稳定化,并进行飞灰-锰渣基地聚物强化研究;采用飞灰和电解锰渣,并辅以粉煤灰进行焙烧轻质陶粒,探讨陶粒重金属迁移转化及成陶机理;对三种协同处置方案进行环境效益和经济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MSWI飞灰和电解锰渣含有重金属Pb、Zn、Cd、Cu、Cr和Mn。H2NCSNH2和NaH2PO4能够协同稳定飞灰重金属,在硫脲存在下可以促进更多磷酸根离子参与重金属稳定化反应。原始EMR游离的锰离子与原始飞灰重金属同稳定剂间有竞争作用,EMR煅烧预处理能解决竞争性问题。通过实验,得出煅烧(800℃)后的20%锰渣、复合稳定剂(6%磷酸二氢钠和6%硫脲)和80%飞灰于水灰比0.5mL/g的优化固化参数;固化体重金属的浸出浓度满足GB16889-2008填埋标准。(2)飞灰-锰渣基地聚物的碱性环境能有效抑制可溶性重金属浸出,地聚物中出现富含Fe多硅锂云母有很强的吸附特性,有助于地聚物重金属的固化/稳定化,且高比例SiO2/Al2O3有利于重金属的固化及抗压强度的提升。经过28d常温养护,含有75%飞灰和25%锰渣的FE-7.5S-2地聚物Zn、Cr、Pb和Cu的浸出率比FC-2水泥固化体分别降低38.0%、83.3%、25.9%和58.7%,地聚物重金属的总浸出率小于2%,抗压强度达到1.47MPa。(3)复合碱(KOH和Na OH)激发的FE-SP地聚物表现出良好的重金属固化效果,其Zn、Cr、Pb、Cu、Cd和Mn的浸出率比FE-7.5S-2地聚物分别下降59.9%、20.0%、65.0%、100%、100%和99.9%。单独添加氢氧化钙的地聚物具有最强的抗压强度,表明钙离子在地质聚合反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锰渣煅烧预处理和复合碱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改善飞灰-锰渣基地质聚合物重金属的固化性能,提高重金属Zn、Pb、Cu、Cr、Mn和Cd残渣态的比例。飞灰-锰渣基地聚物重金属固化/稳定化首要机制为地聚物的酸碱缓冲体系,随之为地聚物凝胶的物理包裹作用(低抗压强度)。地聚物最佳配方为7.5M复合碱(KOH:Na OH为1:1)激活75%飞灰和25%的电解锰渣,水灰比为0.5 m L/g。(4)保持飞灰掺量最大化情况下陶粒烧制的优化条件:电解锰渣、脱氯飞灰、原始飞灰和粉煤灰在胚料中占比分别为34.5%、20.7%、20.7%和24.1%,在梯度升温至1160℃保温12min。陶粒颗粒强度为958N,堆积密度为792m3/kg,1h吸水率为8.12%,孔隙率为45.3%,孔径主要分布在1-20μm,属于800级人造轻集料。陶粒重金属Pb、Zn、Mn、Cu和Cr残渣态的比例分别为42.7、53.7、79.4、82.7和96.7%。陶粒Cu、Zn、和Cr主要与透辉石(Ca(Mg,Al)(Si,Al)2O6)和硅灰石(1A,CaSiO3)中钙发生离子交换和平衡电荷,Pb的迁移转化主要受氯化物影响,Mn迁移转化主要受硫酸盐影响,陶粒Cd的迁移挥发受氯化物和硫酸盐的共同作用。(5)飞灰-锰渣陶粒焙烧机理划分为六个阶段:胚料成形阶段,胚料预热阶段(25-384℃),胚料预活化阶段(384-710℃),胚料活化阶段(710-1012℃),胚料成陶阶段(1012-1160℃,并于1160℃保温12min),生成透辉石、钙长石和硅灰石以及大量无定形矿物,陶粒冷却阶段,陶粒内部多孔且外表面液化,然后温度逐渐降低保持该结构直至室温,陶粒Si的桥氧类型主要为Q1、Q2和Q3。飞灰-锰渣陶粒Hakanson生态指数RI为23.87,比原始飞灰和电解锰渣分别降低99.8%和94.3%。飞灰-锰渣陶粒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属于可接受范围内,处于低值潜在生态风险。相比于飞灰-锰渣重金属协同固化/稳定化填埋方法,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夏热冬冷地区冬季阴冷潮湿室内热环境恶劣,室内热环境具有分散、间歇和局部供暖的特点,人员长期生活在此具有一定冷暴露经历的环境中,形成了相应不同程度的生理适应性。因此,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评价该地区冬季室内环境舒适性,对该地区合理调控供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热感觉预测方法如PMV指标没有考虑人体适应性,而适应性热舒适模型建立在黑箱理论基础上,适用于自然通风建筑人体产生完全冷适应的热环境评价,对于具有不同程
钽合金是一种典型的体心立方(Body centered cubic,BCC)难熔金属,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高温应用、化学加工、核工程、航空航天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为获得钽合金的高性能制品,需对其在热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力学及耐腐蚀性进行系统研究。近三十年来,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
自从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MM定理开始,资本结构理论衍生出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以及市场择时理论等多个分支。国内外文献从不同角度探讨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变动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其中动态权衡理论在近年来受到诸多学者的认同和支持,逐渐成为资本结构研究的主流逻辑框架。动态权衡理论认为公司存在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它不仅反映公司价值与风险之间的最优匹配,
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是交通工具上常用的轻质结构材料。目前新能源汽车、高速列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发展迅速,对所使用的铝合金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经过时效产生的析出相及其在晶粒内部和晶界的分布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塑性变形和热处理相结合的形变热处理工艺可以通过引入位错、细化晶粒和产生析出相来充分挖掘铝合金的强化潜力,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加工方法。但是形
随着煤炭、石油等常规化石能源的消耗与日益枯竭,能源开发经历着从传统化石燃料向清洁和环境友好型新能源的过渡和转型。天然气水合物(简称水合物,又名“可燃冰”)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能量密度大的特点,被认为是未来具有应用前景的新能源之一。水合物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对于调整和优化我国能源供给结构、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研究多孔介质中水合物的生成与分解特性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对天
新世纪以来,各国钢铁工业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使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各行各业相继取得突破,冶金行业正经历着蓬勃的发展时期;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变化向钢铁工业提出新的时代命题,使钢铁行业自身发展与新时代科学技术相适应,通过以钢铁制造流程物理系统的结构改进和数字化信息系统相互融合,实现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物质流与能量流的协同优化将势在必行。本文将钢铁企业煤气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息
随着“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推广实施,国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传统制造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进行深刻的转型升级。然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品附加值的偏低、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增长,这三方面问题正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大规模定制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各种资源,借助现代设计方法、成组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规模,提供定制化的产
云计算和大数据推动了一系列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落地和发展,使人们从信息时代进一步迈入了智能时代。但由于大数据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非结构化、非标准化、缺少语义关联、缺乏领域背景知识、质量不高等),使得大数据的价值并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为实现对大数据的精准与精细分析,除了依赖领域相关的标准、规范、指南等以外,更重要的是依赖领域专业知识的支撑。目前,尽
随着纳米氧化锌(nano-ZnO)工业化应用不断扩大,含nano-ZnO消费品随固废流进入垃圾填埋场逐年增加。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nano-ZnO在垃圾填埋场中迁移、转化和归趋的环境行为引起广泛关注。含nano-ZnO固废进入垃圾填埋场后,nano-ZnO颗粒将释放到垃圾渗滤液中并以其为载体迁移,同时也会与渗滤液中多种污染物接触并发生界面效应,从而产生更加复杂的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垃圾渗滤液中na
液滴微流控技术能够在微通道内实现液滴生成,精准控制生成液滴的尺寸以及生成频率。结合芯片结构设计和外部控制条件,可以对液滴进行多样化的操控,以满足不同研究和应用场景需求。在生物医学领域,液滴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微反应器,具有微纳尺度体积,容易高通量操作,非常适用于大样本下的生化检测和分析。材料科学及应用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点方向。例如,基于生物相容性材料,高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