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网络在公众健康信息生活中日益广泛的应用,国外关于网络环境下公众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它在促进公众特别是患者的健康管理、健康决策以及与医务人员沟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目前我国公众特别是患者通过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现象已逐渐普遍,但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地开展公众或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的研究还鲜见报道,使得政府、健康教育机构等组织开展相关网络健康信息服务工作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支撑,因而开展网络环境下公众或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的研究势在必行。【研究目的】在探讨国内外关于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现状进行调查,以了解我国患者通过网络查询健康信息的基本状况,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卫生决策部门制定相关卫生政策和采取相关措施促进患者获取和利用高质量网络健康信息资源与服务提供依据,并为健康教育人员、医学图书馆员等有针对性地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信息服务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思路和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对典型地区医院门诊部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的基本现状进行现场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8份,并通过非结构访谈法进一步了解患者获取与利用网络健康信息的动机和主要障碍,发现问题,最后提出改善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服务的相关建议或措施。【主要结果】1.在基本人口学特征方面在所有受访者中,女性中的网络查询者(“通过网络查询过健康信息的患者”)比例略高于男性;21-35岁年龄段的网络查询者比例最高,而51-64岁年龄段网络查询者比例最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受访者中的网络查询者的比例越高;智力密集型职业的网络查询者的比例较高;收入段越高的受访者中网络查询者的比例越高;身体状况为“偶尔不舒服”受访者中的网络查询者的比例最高,而“长期患有疾病”的受访者中的网络查询者者比例最低;“有时”去医院看病类或“偶尔”去医院看病类中的网络查询者比例高于“经常”去医院看病类中的网络查询者的比例。2.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现状网络查询者层面:①意愿方面,虽然90.5%的网络查询者愿意通过网络查询健康信息,但是其中52.8%的网络查询者不知道权威的健康网站;②获取方式方面,72.7%的网络查询者将“综合门户网站健康频道”作为自己通常使用的健康信息获取方式,35.5%的网络查询者通过“在线健康咨询”方式获取过网络健康信息。80.5%的网络查询者查将“疾病信息”作为最频繁的健康信息类型之一,52.8%的网络查询者查将“疾病信息”作为查询次数最为频繁的健康信息类型;③信息质量方面,77%的网络查询者通常会注意健康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网络健康信息质量有待提高;④困难方面,“相关结果太多无法筛选”是大多数网络查询者(70.6%)查找健康信息过程中最主要的困难。非网络查询者层面:60.5%的非网络查询者仍然存在通过网络查询健康信息的意识,但是由于习惯了直接咨询医生、家庭不具备上网条件、不会上网等原因没有通过网络查询健康信息;60.1%非网络查询者称如果具备相应条件,将来愿意通过网络查询所需健康信息。【研究结论】1.患者之间存在“数字鸿沟”问题在所有受访的患者中,网络查询组与非网络查询组在基本人口学特征方面特别是在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差异,患者之间存在“数字鸿沟”问题。在健康信息服务领域,患者在网络健康信息获取机会方面存在不公平性问题,在评价技能以及利用效率等方面存在差异,政府决策部门以及相关组织、机构重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2.患者拥有网络查询健康信息的意愿,同时存在诸多障碍对于网络查询者而言,绝大多数网络查询者愿意通过网络获取健康信息,但是大部分网络查询者不知道可靠的健康网站,并且缺乏必备的网络健康信息查找、筛选以及评价等技能。对于非网络查询者而言,虽然大部分非网络查询者存在通过网络查询健康信息的意愿,但是由于家庭不具备上网条件、不会上网、担心网上健康信息质量不可靠等原因而没有通过网络查找健康信息。3.亟待研发与推广权威的公益性健康网站大多数患者对商业化健康网站持拒绝态度,而希望获取高质量的公共网络健康信息资源与服务,政府机关与其它非营利性组织应重视权威的公益性健康网站的研发与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