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应用价值目的与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SCA)比较,评价双源CT(Dual-Source CT, 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取临床怀疑冠心病并均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及SCA检查的患者100例,CT冠脉成像采用前瞻性/回顾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全自动动态实时射线剂量调控技术(CARE Dose4D)开启,CARE kV设为semi(参考电压120kV,参考电流400mAs),螺距依据心率变化自动设定。评价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并评估其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按狭窄程度分类进行相关性研究,并与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0例DSCT冠状动脉成像共显示良好节段1421段,显示优良率为97.8%。对于≥50%狭窄节段,DSCT诊断的敏感性为94.2%,特异性为99.8%,阴性预测值为99.3%,阳性预测值为98.0%。与SCA对照,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r=0.83。以50%狭窄为界,DSCT不正确分级共12个节段,其中高估3个,低估9个,采用Bowker test检验DSCT评估冠脉的高、低估程度,为不对称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上与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常规临床检查方法。第二部分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出现不准确情况的原因分析目的以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SCA)作为参考标准,分析DS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出现不准确情况的原因,并讨论相应的解决方法。材料和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临床怀疑冠心病,先后进行CCTA、SCA检查(排除有明显运动伪影等影响图像质量的患者),两者诊断结果出现不一致的患者共计50例(可评估血管为829段),CT冠脉成像采用设备及扫描方法同第一部分。以SCA结果作为参考,统计DSCT在评估各级别狭窄程度中,由于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心肌桥、局部管腔纤细程度和支架等因素导致的假阳性值(高估)和假阴性值(低估)。结果50例患者中共有51段冠脉分支血管出现CT评估不准确情况。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对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有所不同,结果显示钙化斑块是导致DS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假阳性(高估)最重要的原因,占73.9%(17/23),DSCT对于局部管腔纤细程度的低估占假阴性结果67.9%(19/28),一部分壁冠状动脉、心肌桥在CTA诊断中(收缩期相)被误诊断为狭窄,占假阳性结果的13.0%(3/23),非钙化和混合斑块以及支架术后对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响甚微。结论钙化斑块、局部管腔纤细程度及心肌桥等是影响DS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并采取相应措施减轻或消除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