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型社区养老设施的空间形态建构与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DK388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一步发展,养老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老龄化的急速发展已经超过社会所能承载的负荷,家庭养老压力大,社区养老机制不健全,社会养老资源少、价格高,急需解决社会中的畸形养老模式,对传统养老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单纯的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养老需求,需要推进综合多元化的新型养老模式,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社区养老设施作为衔接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的过渡地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多元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与社区养老设施顺利对接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析阐述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征,从现行国家政策导向与养老模式的角度分析总结了现阶段北京市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点发展对象,即以完善社区养老模式来缓解北京市居家与社会养老压力,并分析总结了现有设施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国内外新型多元化养老模式,通过问卷调研、实地调研、资料调研等途径,以北京市老年人的心理生理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借鉴国内外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分析总结北京市社区养老设施的基础现状、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趋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新型社区养老设施功能组成构架;并以多元服务的养老设施功能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优秀案例,总结计算得出各个功能空间最优单元模式;以开放建筑理论为基础,提出设施各功能空间组合模式,进行设施功能空间形态建构;最终从建筑设计与设施运营两种角度分析总结了新型社区养老设施的设计发展策略。本文力图以一种综合多元化与开放设计的方式创新型转变社区养老模式,通过对社区居家老人提供以互联网技术平台为基础的健康管理、上门服务及技术支持,将狭义的居家养老转变为新形势,并通过为社区老人提供短期入住、介助介护服务以缓解社会养老机构的压力。笔者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提出城市社区新型养老模式下的发展对策与方法,希望对未来城市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目前广州市商品住宅区中户外休憩空间的开发主要是从商业价值与视觉美观的角度进行规划设计的现状,从空间的使用者的角度,以空间的使用率与活动的丰富性为标准来对空间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的住房建设也蓬勃发展,人们对住宅的居住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对于住宅套型性能质量的认识仍未够清晰,乃至广州每年都进行一项“广州金
梅州客家传统民居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一个重要体系,由于客家人特殊的迁徙历史,使客家传统民居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传统民居是梅州地区客家人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客家民俗文化传
历史上,中国和越南两国在文化、社会、建筑方面都有相互交流和影响。一方面,中国广东和越南河内在气候、环境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且在近代历史上,广州和河内的传统商业街的建筑都
进入21世纪,中国已经平稳跨入小康社会,开始向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努力。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然而,中国目前的博物馆无论是在
该文从中国大型体育场的使用现状出发,引申出适应性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重点讨论了相关的设计对策和技术措施.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体育场的建设出现了大规模、高规格、
随着我国南极科考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作为科考研究后勤保障基地的科考站建设,也成为我国极地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的生态化建设与其规模、功能的迅速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轨道交通建设十分迅速。北京作为中国一线大都市,地铁成为人们交通出行的首要选择。地铁不仅联系着北京城市内部的各大商圈,地铁沿线,也逐渐形成不同规模
旧建筑改造利用于我们的社会经济,城市面貌的建设,学科文化来说总的有三层最深刻的意义。第一,在“资源化”的角度去评价,旧建筑改造利用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合理配置社会
窗洞口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在现代建筑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观念的产生以及新材料的运用,窗洞口的形态设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现实实践中窗洞口设计存在大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