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农地流转问题比较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越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中越两国农地流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农地流转仍然存在着流转方式不规范,流转价格不合理,流转市场供需不均衡的问题,私下流转、无序流转、纠纷不断仍然困扰着中国的农地流转。   中越两国都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同样的土地问题和“三农”问题。为此,本文以系统论和公共物品理论为视角,结合实证研究,对中越农地流转从宏观的法律层面、中观的管理层面和微观的市场层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中越两国存在着相似的农地流转背景,但两国在农地流转法律制度构建、农地行政管理和农地流转市场构成方面存在差异。中国的土地法律具有二元性,缺乏一个统一的土地产权登记体系;农地行政多头管理;农地流转交易的产品不够丰富,市场主体差异性不强等。越南实行一元化的土地法律制度,拥有一套统一的土地产权登记体系;农地行政实行垂直一元管理;相对于中国而言,农地流转交易的产品更为丰富。   基于以上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转型时期越南农地流转实践对中国农地流转改革具有启示意义。首先,使用权法律化证券化,创新农地流转的工具。其次,明确农地流转的管理机构,建议由国土资源部作为中国农地流转的主管机构;第三,借鉴越南“换田聚地”政策,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动农地的集约化经营。
其他文献
在信息时代有效利用电影资源改变或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是一种创新思维和创新的学习模式.语文教学实实在在面临着新的挑战,时代对语文老师提出新的要求,开拓新视野采取新
随着现在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微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有着针对性强、时间短的优点,已经收到越来越多的教
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之前,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在确立了教学内容之后,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试图创新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的质量.
作业的设计要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开放题的设计应力求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布置作业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为载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信息网络化”为标志的科技时代.信息网络化是社会进步的福音,是教育改革的福音,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福音.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小语教学要适应信息网络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大量使用,使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乃至整个教学过程均发生了巨大变革,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运用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与之直接相关的养老机构、社会保障政策、养老服务内容等都值得重点研究。研究近几年的地方政府养老服务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改革过程中,城乡原有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迁。在城市,传统的单位制解体,原有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单位管理的社会成员,已经不再由单位负责
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已广泛被用于教学领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境,能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有效调动学
现代社会中,由于环境自身的动荡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其注入的更多不确定性,危机随之成了社会环境的常态,各种日益复杂、动态多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是任何单一的政府部门和机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