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屿隧道工程地质特性及围岩变形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mp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我国基础建设不断推进,大量的铁路、公路隧道不断建设。隧道开挖会破坏围岩的初始状态,将发生变形或破坏,影响隧道施工。土质围岩段属于隧道中的高风险区域,由于此类地段围岩条件差,情况复杂,在掘进过程中易产生围岩变形破坏。在施工过程进行监控测量、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规律,对隧道安全施工有着重大作用,因此研究隧道围岩变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雅屿隧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简要的介绍了雅屿隧道工程地质情况,根据现场记录的拱顶沉降、周边收敛的监控量测数据,对雅屿隧道出现的变形问题原因和特征进行探究,并采用MIDAS/GTS模拟软件对隧道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结合雅屿隧道实际的地质条件、岩性条件、区域地质构造等多因素,分析雅屿隧道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地质记录的基础上,对隧道做围岩等级分区。2.对目前隧道采用的监控测量方法进行了总结,根据雅屿隧道现场监控测量数据(拱顶下沉、周边收敛)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比较选择最优函数来对围岩变形做回归分析,同时通过回归关系曲线计算变形量。对比实测位移量,确定围岩目前变形稳定情况。得到位移-时间图,并总结围岩变形规律,其变形特征主要有:Ⅴ级围岩拱顶沉降及周边收敛位移量大于Ⅳ级围岩,Ⅴ级围岩稳定所需时间较Ⅳ级围岩久,同一断面右洞变形量略大于左洞。3.分析了雅屿隧道的变形破坏模式,总结雅屿隧道变形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隧道的病害情况,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4.采用MIDAS/GTS建立土质浅埋段模型,模拟了雅屿隧道Ⅳ级围岩和Ⅴ级围岩掘进过程中的各个施工阶段变形情况,明确施工中的风险部位,分析围岩稳定所需时间。同时比较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单侧导坑法在掘进过程中施工阶段中围岩变形。进行对比后,认为单侧壁导坑法为扰动最小的开挖方法。
其他文献
电离层是中性原子和空气分子受太阳辐射发生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位于地表60km以上。当电磁波经过电离层时会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导致任何依赖电磁波收发信号的系统都会受到
对于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指导,在党的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明确报告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程度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财产权益得到保障”作为战略目标,农村集体经济
随着各地大规模风电光伏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风光火打捆远距离外送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由于风光出力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其大规模并网,将会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提高系统对风光的消纳能力,以单位发电成本最低为目标,从风光装机容量比例优化和打捆外送的输电容量规划两个方面研究如何对风光火打捆外送容量进行优化,以此促进风光基地打捆外送的发展。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提出了基于概率统计法的风光
随着信息科技与网络的迅猛发展,各种媒体数据也随之海量增长,大量的视觉数据不断涌现。为了更高效快速地应用视觉数据,许多研究者开始系统地研究计算机视觉技术。目标检测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数量快速增长,给城市带来了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共享自行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并且为市民短距离出行带来便利,符合国
激光光束在雾中传输时,受到雾滴较强的吸收与散射作用,导致回波能量降低,信噪比下降,因此针对雾天条件下的成像需求,本文对Gm-APD激光雷达雾天成像三维重构算法进行了研究:结
暗光增强是一项重要的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改善图像的可视度。本文从图像的暗光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明确了暗光图像增强的根本任务。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模型的不足之处加以分
山区沟谷特殊的地形条件使得陡坡高路堤的破坏模式和变形特性不同于一般路堤。如何理解V型冲沟的三维空间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适应的支挡技术是目前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对影响山区陡坡高路堤稳定性和变形的主要因素、束口地形条件下路堤中的土拱效应、砂土类大比例相似比模型试验以及陡坡高路堤的支挡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文献和工程调研,将
有机半导体分子因其较大的吸收和辐射截面、固有的准四能级体系、丰富的分子结构以及溶液可处理加工性,成为有机固体激光器的理想选择。特别地,通过有机分子间弱的非键相互作
社会认同是指个人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自我认同判断。社会认同包括民族认同、种族认同、国家认同。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和完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社会主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