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注射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胶的制备及其作为人工玻璃体的应用探索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eng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植材料用于生物体内时,通常会引起体内排异反应,如炎症反应及纤维化反应等,进而造成移植失败及影响移植材料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移植材料初期引起的体内排异反应,我们设计并构建了生物相容性优异的可注射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胶。首先,本文采用一步法以N-丙烯酰基甘氨酰胺(NAGA)和1-乙烯基-1,2,4-三唑(VTZ)为单体,在不加任何化学交联剂的情况下,通过紫外光引发自由基共聚制备了多功能N-丙烯酰基甘氨酰胺-1-乙烯基-1,2,4-三唑PNAGA-PVTZ可注射超分子共聚物水凝胶。NAGA侧链的双酰胺键能够形成稳定的多氢键相互作用,作为超分子聚合物凝胶的物理交联点。此外,三唑组分的引入能够赋予凝胶抗菌及抗炎特性。所制备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拉伸强度最高约为1.2 MPa,压缩强度高达11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1300%。同时,通过计算机模拟证明VTZ组分的引入能够削弱凝胶网络中氢键相互作用,促进更多的水分子进入到凝胶网络中,提高凝胶含水量。凝胶网络中的这种动态氢键作用在较高温度(70℃)下解离,较低温度(室温)下又可以重新构建,具有溶胶凝胶转变现象,可用于3D打印。并且,凝胶具有自修复及热塑性。PNAGA-PVTZ凝胶的溶胶凝胶转变温度较高,很难直接注射到生物体内,并且皮下埋植实验表明,凝胶移植到体内后,凝胶周围出现纤维化现象。进一步,以N-丙烯酰基甘氨酰胺和丙烯酰基羧酸甜菜碱(CBAA)为单体共聚制备了N-丙烯酰基甘氨酰胺-丙烯酰基羧酸甜菜碱PNAGA-PCBAA超分子共聚物水凝胶。所制备凝胶具有防污、抗炎及抑制纤维化的性能。凝胶网络中的动态氢键相互作用,赋予凝胶自修复性能、凝胶网络快速恢复性能,保证凝胶注射后能够快速恢复其原始强度,同时凝胶还具有剪切变稀性能。当逐渐降低起始单体浓度至10%及单体比例4/1时,所制备的凝胶具有98.4%的高含水量,但仍然能够保持溶胀稳定性,并且,体温即可实现自修复,而剪切变稀性能及凝胶网络快速恢复性能,都有利于凝胶注射到生物体内。此外,该凝胶的模量约为10 Pa、透光率为93.2%、折光指数为1.3354,这些主要参数均与人的玻璃体相近。兼具与人玻璃体相近的光学性能和粘弹性能、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的水凝胶基玻璃体替代材料还未有报道。将该凝胶用于玻璃体替代材料,注射到兔眼玻璃体腔中,术后16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水凝胶是一种理想的玻璃体替代材料,不会引起副作用,如组织病变以及并发症等。当提高单体浓度至35%,单体比例13/1时,所制得的水凝胶抗张强度可达1.13 MPa,伸长率为1200%,压缩强度可达9 MPa,此高强度超分子共聚物水凝胶有望用于承载软组织的替代。
其他文献
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在过程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内部多相流动结构的复杂性制约着该类反应器的科学设计放大、优化操作以及有效控制,有必要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
在国家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生态旅游在我国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规划实践中,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产生了概念泛化、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多数位于我国
锂硫(硒)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下一代储能器件。但可溶性中间产物穿梭效应及活性组分缓慢的氧化还原动力学导致电池容量低,循环寿命短,严重限制了锂硫(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3 SCR)是目前机动车尾气脱硝(NOx)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核心是高性能SCR催化剂的开发。铜基菱沸石型小孔分子筛(Cu/SAPO-34和Cu/SSZ-13)自2009年进入科学家的
烯烃与极性单体直接配位共聚,是制备功能化聚烯烃材料的最理想途径,也是高分子化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截至目前,烯烃与极性单体配位共聚的主要进展,是用?-双亚胺阳离子钯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积累,引发了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CO2的转化利用,特别是加氢合成燃料,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论文针对氧化铟、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和高速列车等设备零部件要求材料在室温到高温范围内具备低的摩擦系数和高的耐磨性。近年,实现材料在高温、高载和高速等复杂工况时的低摩擦磨损已成为
低相变点(Low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LTT)焊接材料在改善高强钢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和残余应力调控方面效果显著。然而,LTT焊接材料的强度高,韧性较差,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为此国内外制定了相关标准对水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位的振动限值作出了具体规定。当机组在不推荐的运行区内或在开机等过渡工况下
航空发动机振动超标和结构性损伤是影响航空发动机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据统计,航空发动机振动故障占总故障的60%以上。对于振动故障的诊断主要基于机匣上少数测点的振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