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催化作用构筑高性能锂硫电池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e123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硫(硒)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下一代储能器件。但可溶性中间产物穿梭效应及活性组分缓慢的氧化还原动力学导致电池容量低,循环寿命短,严重限制了锂硫(硒)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如何从源头上限制穿梭效应,提高活性物质利用效率,是实现锂硫(硒)电池应用的关键。本论文提出锂硫电池中的催化作用,功能导向设计高性能锂硫电池催化剂,通过催化剂组分结构、化学组成及表面性质的调控,优化其与活性物质的反应界面,提出高性能锂硫(硒)电池的构建策略。良好的活性物质吸附能力是催化剂充分发挥催化效力的前提条件。基于此,我们以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为基元材料,构筑了一种三元复合体系阻挡层结构。精确调节各基元组分的比例,实现了活性物质吸附效率与电子、离子传输效率的动态平衡。该工作通过合理复合纳米碳材料与无机组分的结构与功能,充分发挥各组分的优势,协同缓解了多硒化物的穿梭效应。同时为高性能催化剂组分的设计与构建奠定了良好的理论与实验基础。通过高效、便捷的水热氧化策略,实现了碳化钛材料结构、化学组成及表面化学的精确调控,原位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二氧化钛/碳化钛二维异质结构。该材料具有高导电性、高比表面积、优异的多硫化物化学锚定及催化转化能力等优点,能够实现多硫化物在其表面的快速“捕获-迁移-转化”过程。通过原位氮化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策略制备了一种新颖的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异质结构,将其作为催化剂引入锂硫电池体系,实现了循环过程中充、放电反应的双向催化。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异质结构能够实现不同充放电阶段活性物质的“动态”吸附与转化过程,光滑的异质界面则保证了活性物质的快速迁移。因此,显著提升了活性物种的反应动力学进程与利用效率,有效改善了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通过高温氢气处理方法实现了氮化铌纳米纤维结构中部分氮原子的剔除,构建了具有丰富氮缺陷的导电金属化合物材料。作为锂硫电池催化剂使用,可以实现缺陷表面处活性物质反应能垒的降低及直接转化。从而有效避免了活性物质反应需要向导电基底迁移而带来的不同相间界面的传递阻力,实现了材料有限比表面积下高效的催化活性。本论文提出通过强化活性物质反应动力学从源头上抑制穿梭效应的策略,为高性能锂硫(硒)电池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及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受淡水资源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循环冷却系统直接采用海水作为冷却介质,以减少淡水资源的消耗,其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电力、石化等行业。然而,由于海水含盐量高且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及优异的导电导热等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交通运输等领域。以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GN)为代表的碳纳米相(Carbon Nanophases,CNP)因具备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大力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目前,热力循环如有机朗肯循环、蒸气压缩循环已成为转化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技术手段。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温
以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木质纤维素乙醇能量密度适中、便于存储和运输、易于生产且容易和石化燃料混合,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纤维素乙醇生产流程工艺虽然已
本论文以氨基酸和短肽类衍生物为研究对象,合成了新型的自组装分子:二茂铁-氨基酸/短肽、卟啉-氨基酸,并设计了自组装和共组装体系。通过从自然界获取灵感,开发了光引发的聚
近年来,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多样性以及它们在电、光、吸附/分离、磁性和催化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本论文选用分子量较小的有机配体氰基乙酸、卡龙酸酐(DO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作为有机集成电路中最重要的基本单元之一,在柔性显示、集成电路以及传感等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机半导体作为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中最核心的部分,其
植物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PSMFC)是近年来新兴的降解沉积物污染物同时获得电能的绿色修复技术。针对PSMFC阳极传质缓慢和降解有机物效率偏低的问题:优化了植物和阳极位
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在过程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内部多相流动结构的复杂性制约着该类反应器的科学设计放大、优化操作以及有效控制,有必要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
在国家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生态旅游在我国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规划实践中,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产生了概念泛化、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多数位于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