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相变点(LTT)金属粉芯焊丝熔敷金属的强韧化机理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u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相变点(Low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LTT)焊接材料在改善高强钢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和残余应力调控方面效果显著。然而,LTT焊接材料的强度高,韧性较差,限制了其推广应用。本文针对LTT焊接材料强韧性不匹配的问题,研究了LTT熔敷金属的强韧化机理,在保证LTT焊丝改善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和疲劳强度显著提高的前提下,探索改善其强韧化匹配的有效方法。高密度的位错缠结和少量孪晶马氏体是传统全马氏体LTT熔敷金属脆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将LTT熔敷金属的显微组织设计成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的双相组织,并优化了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利用残余奥氏体的变形协调作用和TRIP效应、以及残余奥氏体使裂纹转向或止裂和大角度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相界阻碍裂纹扩展等韧化作用,改善了LTT熔敷金属的韧性。根据双相LTT熔敷金属的组织特点,开发了焊后配分工艺(200/300°C),利用碳配分使马氏体中的碳原子扩散至残余奥氏体。富碳的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增加,抑制了残余奥氏体在低应力水平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增强了残余奥氏体的变形协调作用,获得了持续的高应变硬化速率和TRIP效应,使屈服强度、塑性和韧性显著提高。疲劳试验结果表明,焊后配分工艺(200°C×1h)不会降低LTT焊接接头的残余压应力和疲劳寿命。为了满足超高强钢的应用需求,针对全马氏体LTT熔敷金属开发并优化了逆相变回火工艺,获得回火马氏体+逆变奥氏体+细小碳化物的混合组织。逆变奥氏体分布于马氏体板条和板条块之间,形成软/硬相结合的层级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韧性。回火马氏体引起的软化和细小碳化物的强化共同作用使其保持高的强度。优化的短时保温逆相变回火虽然使LTT焊接接头的残余压应力和疲劳强度有所下降,但是,相对于普通焊丝的焊接接头,疲劳强度仍大幅提高(139%)。焊接时母材稀释作用导致LTT焊缝金属的M_s升高,相变膨胀量降低,削弱了LTT焊丝改善焊接接头寿命的效果。考虑母材稀释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稀释率预测LTT焊接材料M_s点合理范围的方法,建立了LTT焊接材料M_s点与母材化学成分、稀释率的预测公式。疲劳试验结果表明,采用M_s点为97°C的双相LTT焊丝的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最高,与预测结果相吻合。
其他文献
近年来,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多样性以及它们在电、光、吸附/分离、磁性和催化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本论文选用分子量较小的有机配体氰基乙酸、卡龙酸酐(DO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作为有机集成电路中最重要的基本单元之一,在柔性显示、集成电路以及传感等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机半导体作为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中最核心的部分,其
植物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PSMFC)是近年来新兴的降解沉积物污染物同时获得电能的绿色修复技术。针对PSMFC阳极传质缓慢和降解有机物效率偏低的问题:优化了植物和阳极位
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在过程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内部多相流动结构的复杂性制约着该类反应器的科学设计放大、优化操作以及有效控制,有必要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
在国家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生态旅游在我国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规划实践中,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产生了概念泛化、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多数位于我国
锂硫(硒)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下一代储能器件。但可溶性中间产物穿梭效应及活性组分缓慢的氧化还原动力学导致电池容量低,循环寿命短,严重限制了锂硫(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3 SCR)是目前机动车尾气脱硝(NOx)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核心是高性能SCR催化剂的开发。铜基菱沸石型小孔分子筛(Cu/SAPO-34和Cu/SSZ-13)自2009年进入科学家的
烯烃与极性单体直接配位共聚,是制备功能化聚烯烃材料的最理想途径,也是高分子化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截至目前,烯烃与极性单体配位共聚的主要进展,是用?-双亚胺阳离子钯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积累,引发了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CO2的转化利用,特别是加氢合成燃料,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论文针对氧化铟、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和高速列车等设备零部件要求材料在室温到高温范围内具备低的摩擦系数和高的耐磨性。近年,实现材料在高温、高载和高速等复杂工况时的低摩擦磨损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