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养老问题成为热点话题。为了探究老年人时间洞察力对他们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不同养老模式下的调节作用,来反映老年人对时间洞察力和养老模式下的不同感受和体验,以此来改进养老模式和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本研究通过调查实践,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不同养老模式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被试,包含138名家庭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141名机构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126名社区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然后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研究结果:(1)女性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得分高于男性,有配偶的老年人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得分高于无配偶老年人,低龄段的老年人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得分高于高龄老人,农民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得分低于其他职业,受教育水平高、收入水平高、户籍地为城市的老年人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得分较高;(2)男性在消极过去时间洞察力上的得分高于女性,有配偶老年人在享乐主义现在时间洞察力和积极过去时间洞察力上的得分高于无配偶老人,低龄段的老年人在享乐主义现在时间洞察力、消极过去时间洞察力上的得分高于高龄老人,职业为干部的老年人在享乐主义现在时间洞察力、消极过去时间洞察力、未来时间洞察力上的得分较高,受教育水平高、收入水平高的老年人在未来时间洞察力、积极过去时间洞察力、消极过去时间洞察力上的得分较高;(3)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幸福感得分高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幸福感得分最高;(4)主观幸福感总分与享乐主义现在时间洞察力、积极过去时间洞察力、未来时间洞察力存在显著正相关;(5)分组回归结果显示:机构养老模式在享乐主义现在时间洞察力与幸福感之间起调节作用(△R2=5.3%,F=8.89,p<0.01);家庭、机构、社区养老模式在积极过去时间洞察力与幸福感之间起调节作用(△R2=13.1%,F=21.69,p<0.01;△R2=14.1%,F=23.88,p<0.01;△R2=17.9%,F=28.31,p<0.01);家庭、机构养老模式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幸福感之间起调节作用(△R2=8.1%,F=13.04,p<0.01;△R2=3.2%,F=5.56,p<0.05)。主要结论:(1)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在三种养老模式下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社区养老模式下得分最高。(2)享乐主义现在时间洞察力、积极过去时间洞察力、未来时间洞察力可以很好地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3)三种养老模式在时间洞察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