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自1970年从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发展至今,对结直肠癌的研究和认识已进入了崭新的阶段。结直肠癌是一类全身性疾病,涉及多个阶段、多条通路和多个基因的病理过程,并且具有种族分布、家族聚集现象和某些遗传缺陷等特点。由于生物学的多样性、人类的异同性及致癌的多阶段性使不同个体对致癌物暴露引起作用的敏感性不同。而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是导致不同个体对环境因素反应性的差异的重要原因。SNP作为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种之间、个体之间差异的遗传基础之一,也是研究肿瘤遗传易感性的重要策略。并已确定为多种遗传相关疾病的易感物质基础,并成为患病危险程度的评价指标。正确识别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变异体,对分析探讨个体对环境易感因素的敏感性,确定患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以及进行患病危险程度的评价,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均具有重要意义。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锌依赖的内分泌多态酶,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增强肿瘤的侵袭能力,并且影响肿瘤细胞的行为,从而导致肿瘤的演进。MMP9是MMPS家族成员之一,可降解基底膜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蛋白,已有研究表明MMP9与结直肠癌的演进相关。因此,研究其基因变异,特别是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有助于揭示MMP9基因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还将引导和推动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指导个体化预防和治疗。MMP9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其中启动子区-1562C>T和编码区279R>Q多态近年来倍受关注。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又称为环氧化酶和PG内过氧化物合成酶。COX的主要功能是将花生四烯酸转变成前列腺素(PG)。COX家族主要有两个亚型,分别是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 1,COX1)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PG参与体内的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高水平的PG特别是PGE2对多种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合成PGE2过程中主要的限速酶,COX家族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相关研究发现COX2在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MMP9基因-1562C>T,279R>Q多态,及COX2基因-765G>C多态对结直肠癌易感性的贡献。材料与方法实验对象为137位结直肠癌患者和199位正常人。137位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采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和沈阳市肛肠医院2005年至2006年住院手术患者,病理诊断明确。全组平均年龄为61.29岁,其中男性71例,女性66例。详细记录肿瘤临床病理学参数,TNM分期参照UICC癌症分期标准。随机选取199名与病例组同期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0.65岁,其中男性104例,女性95例,入组条件要求既往无肿瘤病史,并否认有肿瘤家族史。以上所有受检对象均为中国沈阳地区无血缘个体,在抽取外周血DNA标本前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关于风险因素包括吸烟(吸烟者定义为每日吸烟1支以上,其余为不吸烟者),饮酒(饮酒者定义为每日饮酒50g以上,其余为不饮酒者),BMI(根据WHO对亚洲人群BMI的分类建议,18.5至23kg/m~2为正常体重,等于或高于23kg/m~2为超重和肥胖)的详细信息均通过问卷调查完成。采用PCR-RFLP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MMP9及COX2基因的三个多态的基因型。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用OR值和95%CI值估计研究因素对疾病危险度的贡献。实验结果一、MMP9基因-1562C>T和279R>Q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结直肠癌患者组的MMP9-1562C>T和279 R>Q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62CT+TT vs CC:OR=0.877,95%CI=0.527-1.462,P=0.615;279RQ vs QQ:OR=0.936,95%CI=0.410-2.138,P=0.875;RR vs QQ:OR=0.961,95%CI=0.424-2.177,P=0.924)。我们分析MMP9-1562C>T和279 R>Q基因型频率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时发现,MMP9-1562C>T多态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22),CT+TT基因型的结直肠癌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但与年龄、性别,肿瘤TNM分期及浆膜侵犯无关。同样,279 R>Q基因型频率与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及浆膜侵犯无关,但发现在年龄低于6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中MMP9 279RR+RQ基因型相对于QQ基因型比例较高(P<0.05)。二、COX2基因-765G>C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结直肠癌患者组的COX2-765G>C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样,-765G>C基因型频率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但吸烟和BMI改变了COX2-765G>C多态和结直肠癌之间的风险。我们发现吸烟可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与不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中的-765GG基因型携带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高(OR=2.682,95%CI=1.336-5.385,P=0.006)。本研究中没有发现饮酒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正相关性。我们根据BMI状况将研究对象分层后,发现-765GG基因型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与正常BMI(18.5-22.9)相比,超重者(BMI 23-24.9)患结直肠癌风险增高3.909倍(OR=3.909,95%CI=2.081-7.344,P<0.001),肥胖者(BMI>25)患结直肠癌风险增高2.031倍(OR=1.107,95%CI=1.107-3.726,P=0.022)。结论1、MMP9启动子区-1562CT+TT基因型较CC基因型更易发生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MMP9 279R等位基因可能使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提前。2、尽管COX2-765G>C多态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无显著关联,但在吸烟和高BMI人群中-765GG基因型明显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