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MA微铣削材料去除规律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i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分子材料产品在电子、光学和医学等行业的广泛应用与需求。这些产品通常需要精度为微米和亚微米级的高分子零件,如何实现快速、可靠、可复现、高质量的制造是目前实现高分子类零件大量应用的关键。目前高分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仍然主要通过如热压法、注塑法、二氧化碳(CO2)激光刻蚀法以及光刻等传统的加工制造方法,这些方法所制造的零件通常具有零件精度低、表面质量差(表面粗糙度Ra>300 nm)、缺陷分布不可控、可重复制造性差等特点。寻找新的高效、准确、可重复性强适用于批量生产高分子零件的方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微铣削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批量制造的方法在高分子制造领域显得格外重要。传统的微铣削主要应用在金属等传统材料的制造过程,对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甚少。本文主要通过PMMA的微铣削材料去除特性来研究高分子材料机械加工材料去除特性。为后续高分子材料的机械加工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首先研究了PMMA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然后通过PMMA微铣削工艺实验,研究了PMMA的加工制造特性,通过ABAQUS有限元仿真,研究了PMMA材料微铣削切屑形成过程,为该类材料的制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静态压缩和动态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研究了PMMA材料特性,通过拟合的方法构建了PMMA材料的J-C本构模型,该模型对PMMA材料屈服塑性阶段的预测精度可以达到70%。(2)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微铣削参数对PMMA加工的影响,找到了PMMA可靠加工工艺参数。揭示了温度对PMMA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构建了切削参数对温度的模型。通过实验和仿真结合分析得到,当温度低于60℃时切屑形态主要呈现为“卷状”,当温度在60-75℃时切屑形态呈现“片状”,当温度大于75℃时切屑形态呈现“烧结状”。(3)通过ABAQUS有限元仿真PMMA高分子材料微铣削加工过程,明确了片状和卷状切屑的形成过程,为后续高分子材料微铣削提供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轮胎磨损产生的细小颗粒物包括橡胶颗粒、炭黑及氧化锌颗粒等,磨掉的橡胶颗粒尺度在几微米至几百微米,而与橡胶结合不好被磨下的炭黑颗粒为纳米尺度,纳米氧化锌颗粒尺寸在1-1
实体关系抽取作为信息抽取的主要任务之一,其目的在于确定无结构文本中两个实体的关系类别,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图谱、智能问答等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实体关系抽取最常用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域名系统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域名系统是一种特殊的名称系统,名称系统本质上是一种映射技术,其维护一种名称域到值域的映射关系,其主要功能是为其
随着4G、5G技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信息交互变得更加迅捷。视频逐渐变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视频的数量呈指数式增加,如何对视频的内容进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因具有装置简单、易实现均匀稳定放电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并在多个领域中得以应用。但是,由于DBD的放电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到相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机器翻译领域中的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其中,前几年出现的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编码器-解码器神经机器翻译框架,在效果上彻底超越了传统的统计机器翻译框架。而最新的Transformer框架,更是将神经机器翻译的效果提升到了新的台阶。由于受到训练方法的限制,这些先进的框架在翻译的过程当中都是将句子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而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文本往往是由多个句子组成
东营凹陷永559区位于济阳坳陷的东南部,为北陡南缓的不对称箕状盆地,砂砾岩储层,岩体分布复杂,非均质性较强,孔渗相对较低,油气分布明显受沉积相控制,不同的相带储层物性差异
现有的指纹识别算法应用于低质量指纹图像时,由于指纹图像存在污损、断裂、伤疤和形变等问题,能够提取的有效特征变少或者伪特征变多,从而导致了指纹识别变得十分困难。国内
在大规模移动视觉搜索中,视觉描述子的紧凑性是影响检索效率的重要因素。Fisher Vector(FV)描述子是一种区分性非常强的聚合描述子,在视觉搜索应用中检索效果出色。然而对于移动或嵌入式设备有限的计算资源来说,图像全局描述子的紧凑性显得尤为重要,而FV描述子的维度太高,限制了其在移动或嵌入式设备上的应用。哈希是解决图像全局描述子紧凑性描述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哈希在量化到低维度的二值码有较大的精
C–C键的位点和化学选择性裂解/活化以及官能团化一直是最具挑战性的研究方向之一。含过渡金属的中间体的β-C裂解为碳碳键的活化提供了潜在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反应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