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真菌毒素是产毒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有毒害作用。主要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免疫抑制、胚胎毒性、生殖紊乱、肝毒性、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等。真菌毒素可能在谷物收获前或收获后污染谷物,影响谷物产量和质量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人体,危及人体健康。如何减少和控制真菌毒素对粮食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然而,很少有关于储存谷物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报告。因此,有效监测小麦和稻谷等仓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菌毒素是产毒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有毒害作用。主要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免疫抑制、胚胎毒性、生殖紊乱、肝毒性、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等。真菌毒素可能在谷物收获前或收获后污染谷物,影响谷物产量和质量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人体,危及人体健康。如何减少和控制真菌毒素对粮食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然而,很少有关于储存谷物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报告。因此,有效监测小麦和稻谷等仓储谷物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探究小麦和稻谷仓储过程中真菌毒素的发生规律,对小麦和稻谷的安全储藏及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上海浦江仓储有限公司仓储小麦和稻谷产毒菌株的初步鉴定。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产毒菌株,小麦中共分离获得真菌17株,分属于12个种,即包括赤曲霉菌、谢瓦散囊菌、麦类核腔菌、细链格孢菌、芥链格孢、极细链格孢菌、阿姆斯特丹曲霉、假灰绿曲霉、辐毛类鬼伞、蠕孢菌、烟草赤星病菌和烟曲霉,其中数量最多的为烟草赤星病菌,占菌株总数的23%;稻谷中共分离获得86株真菌,分属于12个种,包括草茎点霉、担子菌、高粱表球菌、横梗霉、黄曲霉菌、假灰绿曲霉、金黄色青霉、菌核曲霉、篮状菌、球毛壳菌、烟曲霉菌和长柄木霉,其中黄曲霉数量最多,占菌株总数的47.7%。(2)仓储小麦和稻谷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同时检测谷物中40种真菌毒素的分析方法,结果显示,上海地区仓储的119份小麦检出27种真菌毒素,60份稻谷检出22种真菌毒素。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腾毒素的检出率分别为33.61%和80.67%,平均污染浓度分别为96.95μg/kg和24.09μg/kg;稻谷检出的22种毒素中镰刀菌烯酮和伏马毒素B1的污染水平较高,检出率分别为33.33%和46.67%,平均污染浓度分别为3.96μg/kg和19.91μg/kg;检测近几年收获谷物的真菌毒素污染情况,2019年产小麦的毒素污染情况相对更为严重,2018年产稻谷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相对更严重;不同产地谷物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也有差别,与山东相比,江苏产地的小麦污染情况更严重;与黑龙江相比,上海产地的稻谷污染水平普遍更高。另外,小麦和稻谷在储藏过程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M2、赭曲霉毒素A、赭曲霉毒素B、DON、T-2毒素和HT-2毒素的检出率随着仓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3)基于氮掺杂Cu-MOFs(N-Cu-MOF)纳米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快速识别小麦中DON。建立N-Cu-MOF纳米材料驱动的快速检测DON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以N-Cu-MOF作为电极基底材料,建立了一个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检测DON的传感平台。N-Cu-MOF作为电极基底材料,使得传感器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且能与适配体结合的优良特性,同时用作电信号探针。DON浓度为0.02-20 ng/m L,N-Cu-MOF适配体传感器对DON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测限低至0.008 ng/m L。另外,N-Cu-MOF传感平台还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复性,在实际小麦样品检测中得到了满意的回收率(95.6~105.9%)。通过改变特定的适配体,该策略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到其他霉菌毒素或其它有害物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深海考古“发现难,深度大”。相比于考古船及水下有缆遥控机器人ROV,自主水下机器人AUV因具有自主性高,工作范围广及成本低等特点而备受考古界瞩目。为满足对深海遗迹广泛探测、定点精细探测以及长周期作业的考古作业需求,本文对水下考古专用AUV进行外形设计、运动稳定性研究及优化等研究,设计阻力低,容积大且运动稳定性的考古AUV壳体外形,为考古AUV的壳体设计与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首先
人工地物是海图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它毗邻海岸带,易受到自然、人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变化。传统制图模式中,制图人员需要不断搜集海事、交通、航道等部门发布的印有人工地物变化信息的纸质发布文档,进行分析处理,后应用于海图改正中。该种模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难以保障人工地物信息的时效性。当前,越来越多的相关部门选择用互联网发布人工地物信息,具有更新速度快、发布面广等特点。因此,快速获取、处理
淡水鱼因价格实惠且味道鲜美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草鱼作为中国淡水鱼产业中的重要品种,是一种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高的淡水养殖鱼类。2019年全国草鱼产量达到553.31万吨,占淡水鱼总产量的21.72%。目前由于冷链物流、在线购物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群体的变化,过去鲜活售卖方式呈现逐渐被冷链物流细分化鱼类分割肉产品取代之趋势。草鱼因蛋白含量高且易受微生物感染导致腐败变质,因此研究针对草鱼分割(肉)产品采用
暗纹东方鲀因其肉质鲜嫩,广受消费者的喜爱。2016年我国河鲀政策开放以来,河鲀养殖产量逐年增加,但有关河鲀加工产业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此外,新鲜暗纹东方鲀极易腐败变质,因此探索适合暗纹东方鲀的干燥技术能够调整河鲀发展产业结构,使河鲀消费方式更加多元化,对于推动暗纹东方鲀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暗纹东方鲀为对象,采用热风干燥、热风辅助射频干燥以及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对暗纹东方鲀进行干制处理,探
以马铃薯淀粉为成膜基材,壳聚糖和纳米TiO2为增强相,通过溶液共混法将1%(w/w)壳聚糖乙酸溶液与5%(w/w)马铃薯淀粉糊化液,按照4:6(w/w)的比例均匀混合后,加入0.1%(w/w)纳米TiO2流延成膜,制备马铃薯淀粉单膜(P)、马铃薯淀粉/壳聚糖复合膜(P+Ch)、马铃薯淀粉/纳米TiO2复合膜(P+TiO2)、马铃薯淀粉/壳聚糖/纳米TiO2复合膜(P+Ch+TiO2)。通过SEM、
苯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的广谱抑菌物质,因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相较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化学防腐剂更加优良,不仅能够应用于食品行业抑制多种病原菌,同时能够应用于医药甚至是化工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大多数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能够自身代谢产PLA,因大多数LAB为公认的食品级安全(GRAS)的微生物,以其作为出发菌株生产P
果蔬中具有大量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蔬菜制品沙拉(以生菜、青椒、紫甘蓝三种蔬菜混合制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满足了人体日常所需,同时因其健康快捷不需加热降低了营养物质的流失获得多数消费者的喜爱。本文对即食沙拉容易腐败、运输及销售期间不易存储等问题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不同浓度电解水清洗方式处理过后即食沙拉的生理品质变化,实验结果得出了有效氯浓度为30mg/L的酸性电解水具有较好清洗效果。
中国是水产大国,水产品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3以上,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海鲜消费市场,FAO预测2020年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耗量高达36公斤。然而近年来水产品从养殖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易受环境致病微生物污染,导致公共健康风险渐增。当前,水产品病原菌检测方法和标准存在检测周期长、操作繁琐等缺陷,难以满足当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需求。因此,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有利于开展病原学研究,监督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居民的健
目前,我国果醋产业主要以勾兑的饮料型果醋为主,国外市场前景广阔的酿造法生产的果醋在国内较少。菌种选育和工艺优化是果醋工业的核心,本研究旨在筛选具有耐高温和耐乙醇的高产酸醋酸菌菌株,探究其在高温和高乙醇下的发酵特性和酶学特性,并将其应用于高温和高乙醇下发酵李子醋,以期为该优良醋酸菌株应用于非严格控制条件发酵果醋工业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高产酸醋酸菌的筛选鉴定及耐受性初探。以多种类型的
龋齿是人类最常见的微生物介导的口腔疾病之一。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是基于包括口腔微生物、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的四因素理论。过量接触膳食碳水化合物会导致口腔内产生酸和耐酸微生物的积累。龋病是由牙釉质表面生物膜附着的失调引起的,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抑制致龋微生物、用抗生物膜剂治疗和控制糖的摄入,目的是减少生物膜的总量或特定病原体的水平。现今,益生菌已经逐渐用于预防龋齿,因为与合成抗菌剂相比,它们的副作用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