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uli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已进入千家万户,它在给我们带来学习、交流、购物等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那些不良网络内容对正在快速成长的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危害是巨大的,主要表现为:影响中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模糊甚至颠倒了中学生的荣辱观,有的陷入网络不能自拔成为网瘾患者影响学习进步,有的中学生模仿不良网络内容去盗窃、行凶走向犯罪,给社会、家庭及本人造成灾难,更重要的是影响我们的美好未来。造成这种不良影响的原因有国家社会对此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有家庭教育不良和学校教育引导不够及中学生阅历浅、识别能力差自我控制抵御能力不足等多方而的原因。为此,要消除或减少不良网络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国家要从立法和制度上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学校要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从丰富学生生活,为中学生提供健康网络及正确教育引导学生上网等方面作出实际努力。家庭父母要学习科学家教知识,时时关心和注意孩子的行为,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文明上网。同时还要注意绿色网络软件的研究开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净化和优化网络内容,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确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全面分析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了解问题形成的因素,寻求适合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策,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大有裨益,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理论知识,对中学学生中上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网络发展的趋势和网络在中学生流行的状况,指出网络对中学生负面影响的特点、原因和防范治理措施。同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剖析其形成的深层原因,这可为减少和防范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理论依据,并也可为后续的研究开辟道路及提供理论基础。其次,青少年网瘾和网络的不良影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它像贩毒、吸毒、环境污染一样已成为世界性公害。目前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4.57亿人,其中大多为青少年,中学生有事其主体。同时,由于受网络的不良影响走向犯罪的状况日益严重,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对家庭的和谐、校园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我认为全社会应加强对网络不良影响问题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本论文努力通过研究网络对中学生不良影响的成因和途径的深入分析,为防范和减少网络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建议和具体措施。这对有效遏制网络对中学生身心的不良影响,确保中学生的健康顺利的成长,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与进步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总之,网络时代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网络社会的问题,更不能容忍由于这些网络社会问题而日渐引发的青少年道德失范。开展校园网络文明建设工程,任重而道远。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关系时代的进步和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目前网络已进入干家万户,它在给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不良网络内容对我国的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最大。这已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协同努力。只要我们从对祖国的未来和我们的使命及历史责任出发,努力采取措施,减少和防范不良网络的泛滥,那么就可以有效扼制不良网络内容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为确保中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超前的应对措施,以创新的工作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使青少年得到健康成长,并开创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而。
其他文献
中国南部石笋氧同位素记录记载了重要的气候变化信息。应用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时首先需要考虑检验石笋的平衡结晶生长,特别是重复性检验,以排除可能的偶然性或地方因素。中国南
<正>没有提问,没有课堂。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不仅仅是教师表演得多么出色,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妙语联珠,把课堂导入一个奇妙境界。因此,笔者意识到,在语文课堂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莫不有之。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也说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其发展既决定于它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也受政治制度的制约。城乡二元结构造成我国的社会保障一直走一条城乡分割的道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巨大差异
<正>新标准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尤其在学生进入小学高段后,已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可有可无。有人甚至认为教师的范读,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
期刊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根基,是国民素质教育。虽然我国已经实现了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进入到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
本文以形式语言学及Culicover和Jackendoff的更简句法、认知语言学,尤其是Goldberg的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对具有一定熟语性的英语虚化动词结构(DVC)如give a sigh,give someone a
信息技术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也作为-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教育领域中,随着各大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和普及,多数高校开
目的本课题旨在运用三部配穴法针刺手段,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研究三部配穴法针刺对颈性眩晕的治疗作用,并为临床筛选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按照
<正>让学生的生活中多一些音乐,让音乐伴随学生身边,使学生渴望音乐、向往音乐,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音乐教师最大的挑战。更新观念,不断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