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基间苯二酚阳离子纳米脂质体促渗及美白功效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乙基间苯二酚(Phenylethyl resorcinol,PR)是一种高效美白活性成分,是高活性的酪氨酸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黑素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但是,PR的光、热稳定性差,易氧化变色,且溶解性差,难以透皮吸收,难以被黑素细胞摄取。纳米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和生物相容性,可有效增加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改善活性成分溶解性。人体皮肤及皮肤细胞呈负电性,将纳米脂质体进行修饰,制备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纳米脂质体,可促进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增加靶细胞对活性成分的摄取,从而增强活性成分功效。氧化刺激可上调酪氨酸酶活性,加速黑色素的生成;黑色素在黑素细胞合成后,逐渐转移至皮肤角质层,从而影响肤色。肌肽(Carnosine,CAR)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活性氧簇(ROS);烟酰胺(Nicotinamide,NA)为黑素小体迁移抑制剂。因此,采用阳离纳米脂质体共包载PR、CAR和NA,可以实现多效多靶点美白的功效。本文研制苯乙基间苯二酚阳离子纳米脂质体(PR-CLPs),拟增强PR的皮肤渗透性和黑素细胞摄取;研制共包载PR、CAR和NA的阳离子纳米脂质体(PCN-CLPs),拟实现美白活性物的透皮共输送和协同作用。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制备PR-CLPs,表征其理化性质。PR-CLPs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和Zeta电位分别为102.1±1.3 nm、0.221±0.010和+23.7±1.7 mV,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8.8%±0.1%和90.3%±1.3%。PR-CLPs在4℃条件下储存3个月,粒径、PDI和Zeta电位无显著性变化。体外释放结果表明,PR-CLPs呈明显的缓释行为。PR-CLPs体外透皮实验结果表明,24 h内PR的皮肤滞留量和单位面积皮肤累积透过量显著高于游离苯乙基间苯二酚(free PR)和苯乙基间苯二酚纳米脂质体(PR-NLPs)(P<0.05)。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细胞)评价PR-CLPs的体外美白功效。采用激光共聚焦和流式细胞仪研究细胞摄取行为,实验结果显示,阳离子纳米脂质体可显著促进黑素细胞对包载荧光染料的摄取;与free PR和PR-NLPs比较,PR-CLPs对B16F10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显著增加(P<0.01),显著减少B16F10细胞的黑色素生成(P<0.05或P<0.01)。(2)制备共包载PR、CAR和NA的阳离子纳米脂质体(PCN-CLPs),表征其理化性质。PCN-CLPs平均粒径、PDI和Zeta电位分别为91.6±1.1 nm、0.238±0.006和+24.3±1.5 mV;PR、CAR和NA的载药量分别为6.6%±0.3%、3.7%±0.1%和4.2%±0.1%,PR、CAR和NA的包封率分别为90.6%±2.3%、61.8%±3.6%和62.3%±1.5%。PCN-CLPs在4℃条件下储存3个月,粒径、PDI和Zeta电位无显著性变化。体外释放结果表明,PCN-CLPs包载的PR、CAR和NA呈明显的缓释行为。体外透皮结果表明,与同剂量游离PR、CAR和NA混合物(free PCN)和共包载PR、CAR和NA的纳米脂质体(PCN-NLPs)相比,PCN-CLPs能够显著增加PR、CAR和NA的皮肤渗透量和皮肤滞留量(P<0.05或P<0.01)。采用B16F10细胞和人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细胞)评价PCN-CLPs的体外美白功效。结果显示,与free PCN和PCN-NLPs相比,PCN-CLPs对B16F10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显著增加(P<0.01),显著减少B16F10细胞的黑色素生成(P<0.05或P<0.01);显著提高Ha Ca T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细胞存活率(P<0.05或P<0.01),减少ROS的生成(P<0.01);可显著抑制黑素小体从B16F10细胞迁移至Ha Ca T细胞。(3)采用鸡胚绒毛膜尿囊膜试验和人体斑贴试验评价PCN-CLPs的安全性,结果显示,PCN-CLPs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无刺激性,对人体皮肤无明显刺激性。人体黑色素测量试验和人体面部图像采集评价PCN-CLP添加量为2.5%的美白霜人体美白功效,结果显示,使用28天后,与free PCN组和PCN-NLPs组相比,PCN-CLPs组受试者前臂曲侧黑色素值显著降低(P<0.05),受试者面部美白度显著提高(P<0.05),黑色素显著降低(P<0.05)。本文研究表明,阳离子纳米脂质体可以有效促进美白活性成分经皮渗透,提高黑素细胞摄取量;共包载不同作用机制的活性成分可以实现协同增效。研究工作为研究开发新型美白活性成分纳米载体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在自然界和工业界中,声波携带着丰富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近年来,由于传感距离长、可分布式探测和灵敏度高等独特优势,基于相敏光时域反射仪(phase sensitive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Φ-OTDR)的全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器(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s,DAS)在地质资源勘探、结构健康安全监测和周界安防等领域得到
几何体拟合算法作为检测产品规格是否合格的重要算法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根据产品数字化的表达形式之一——三维点云数据,计算出产品的参数,检测产品规格是否合格。市面上大多数几何体是由规则曲面组成,因此,几何体拟合过程实际上是规则曲面拟合过程的集合,典型的曲面拟合算法主要包括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规则曲面拟合算法、基于特征的规则曲面拟合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规则曲面拟合算法。然而,现有算法的拟合效率和拟合准确度都不
第一部分:人钙化性主动脉瓣中Sam68的表达及自噬水平改变目的:检测人钙化性主动脉瓣膜与对照组标本,比较Sam68的表达变化,明确主要表达Sam68的细胞类型,同时检测钙化瓣膜组织自噬水平的改变,方法:经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伦理委员会申请批准,参考ESC/EACTS联合发表的《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选取主动脉瓣中到重度狭窄的CAVD患者,获取术后钙化性人主动脉瓣组织切片,茜素红染色检测瓣膜组织
量子纠缠操控的实现推动了量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管是在量子通信还是量子计算领域,都广泛的应用了量子纠缠态,其潜在用途已在各种应用中得到了证明。目前的研究表明,利用光力相互作用可以在腔光力系统中实现光学模式和力学振动模式间的纠缠,同时也可以实现不同光学模式或者力学模式间的纠缠。这使得腔光力系统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可以制备具有多样性的量子纠缠态,腔光力系统将有望用于实际的量子信息和量子通讯
强磁场已成为现代科学领域越来越重要的极端实验条件之一。同时,随着大功率太赫兹源、核磁共振等前沿大科学实验的发展,人们对磁场稳定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同时具有高场强、高稳定度特点的平顶脉冲强磁场技术被提出并得到深入研究。为了实现高稳定度的平顶脉冲磁场,一般采用高频补偿电源与大电流主电源结合的方式,补偿电源在主电源电流(磁场)达到平顶阶段后,对其进行补偿,提高纹波水平。但现有的平顶脉
目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创伤性骨折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除了发挥抗菌作用外,还具有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我们研究了NETs在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以及生物标志物NETs是否可用于辅助诊断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方法:本研究纳入自
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波介质陶瓷滤波器因其具有体积小、高Q值、高功率容量等优势,被大量用于5G基站,但是高性能的陶瓷介质滤波器离不开高性能的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因此开发性能优异的微波介质材料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LaAlO3基微波介质陶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固相法制备La1-xYxAl O3(x=0-0.2)和La Al1-x[Mg0.5Ti0.5]xO3(x=0-0.2)系列陶瓷,并通过XRD
电磁轨道炮采用全电的发射方式,借助电磁力加速物体至高速,其发射效率等于电能到动能的转化率。如何提升发射效率一直是电磁轨道发射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瓶颈。高功率脉冲电源分布式储能、分时序触发的策略设计是提升电磁轨道发射系统效率的有效途径,但分布储能式电磁轨道炮的实物研制周期长、试验成本高,因此仿真建模成为评估其整体动态性能、研究效率提升方法的必由之路。首先,建立分布储能式电磁轨道发射系统的仿真计算模型
富氧燃烧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CO2捕集技术之一,加压富氧燃烧技术由于具有发电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更加高效清洁的二代富氧燃烧技术。受限于实现高温高压条件的实验台架搭建困难,目前对于煤颗粒在高升温速率、较宽压力范围内的燃烧特性实验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自主搭建了一套加压聚光光热快速升温实验台架,可以实现热解和燃烧过程中颗粒形态、温度、燃烧动态图像、产气信息等多参量实时测量。详细考察了
传统书院作为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及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见证了我国一千多年来的文化教育发展史。自唐代起,历代书院数量约达7000多所,然而流传至今书院越来越少,书院加速消亡的趋势也愈发明显。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书院的研究多集中在历史沿革、制度考察、形制解析、文化关联等方面,且成果丰硕,但对于传统书院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尚待拓展。再者,对于传统书院遗产的价值缺乏系统认知,因此有必要从整体视角对其物质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