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使用TanⅡA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炎性细胞因子、GMP-140、AnnexinV和血常规、CRP、ESR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分析TanⅡA对各指标的影响,探讨TanⅡA的作用机制,为川崎病的治疗寻找新的药物。方法以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在成都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KD患儿61例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健康体检儿童19例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将KD患儿随机分为TanⅡA治疗组(TanⅡA加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组,TanⅡA治疗组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TanⅡA1mg·kg-1·d-1静脉输注5~7天,并与健康体检儿童作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IL-1β、IL-6、IL-8和TNF-α,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浆GMP-140和AnnexinV,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血常规。使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KD患儿与健康体检组儿童比较治疗前血清IL-6、IL-8、IL-1β、TNF-α,血浆GMP-14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浆AnnexinV较健康体检儿童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5~7 d ,两组KD患儿的血清IL-8、TNF-α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血清IL-6、IL-1β和血浆GMP-140、AnnexinV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 TanⅡA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前血清IL-6、IL-8、TNF-α、IL-1β,血浆GMP-140和Annexin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5~7d,TanⅡA治疗组血清IL-6、IL-1β和血浆GMP-140比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IL-8、TNF-α和AnnexinV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 5)。3.TanⅡA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KD患儿之间血小板数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TanⅡA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比较用药后热退时间短、CRP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损害恢复较快,但是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加用TanⅡA治疗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KD患儿血清IL-6、IL-1β和血浆GMP-140水平,从而减轻血管炎性损伤和血小板的活化。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治疗KD可以缩短患儿用药后热退时间,降低CRP水平,促进冠状动脉损害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