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在加强宏观调控,调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确保了社会稳定。近年来,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加剧,金融市场和银行业的发展也不稳定。面对越来越多外资银行的进入和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提升经营业绩水平,不断促进自身发展。因而,构建—套科学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对商业银行就变得尤为重要,引起了商业银行所有者及管理者的广泛关注。面对日益开放的资本市场和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正从高资本规模的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向重点关注风险成本控制和资产质量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经营目标也从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逐渐向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过渡。在这种背景下,一个符合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指标——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在业绩评价领域中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一种更加科学的评价方式。EVA这一概念是由1982年成立的美国Stern Stewart公司第一次提出,核心思想是用公司净利润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剩余利润作为衡量企业最终价值的业绩评价指标,与传统指标相比,EVA更加重视权益资本成本,进一步体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和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统一,使所反映的商业银行业绩水平更加真实客观。近年来,EVA指标体系以其准确客观的评价结果被众多知名企业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使用EVA作为业绩评价指标尚处于起步阶段,对EVA指标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研究相对缺乏,所以本文结合国际国内一系列先进的研究成果,对EVA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准确评价我国商业银行业绩水平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EVA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以及目前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并对目前大多数银行使用的传统业绩评价方法与EVA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将EVA实际运用于商业银行业绩评价当中,以我国13家商业银行2010年至2013年的实际数据为样本,根据调整后的EVA模型计算出各银行评价指标值,将其结果与净利润、EPS等传统业绩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反映出EVA指标由于将权益资本成本从净利润中扣除,所反映的银行的业绩水平更加真实可靠。文章最后对EVA业绩评价体系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