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树网络的指静脉认证算法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信息安全意识的增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成为了身份认证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指静脉认证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广泛的关注,指静脉识别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大多数基于人工设计特征的传统方法通常针对特定场景或数据集进行设计,在面对多种变化的场景如不同光照、不同手指旋转角度时,鲁棒性较差。为从指静脉图像中提取更具区分力的特征,本文决定引入深度学习方法,但由于现有公开指静脉数据集的实际特点:样本总数少,特别是类内样本更少,同时类内差异大而部分类间差异小,将深度学习应用到指静脉认证任务时面临着两个难点:如何设计适用于指静脉这一小样本任务的深度学习网络以及如何使网络具有对多种类型静脉变化的鲁棒性。本文基于这两个难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主要的工作和贡献如下:第一,数据集样本总数少,在训练时易发生过拟合,本文设计了线上数据扩增方法,采用几种能有效模拟真实采集场景中静脉变化的扩增方法,在训练过程中以一定概率随机地对原始数据进行扩增,增加了样本数量且保证了不同训练轮次间样本的多样性。第二,类内样本少,在认证任务中,组建样本对时会出现类别不平衡问题,本文按照1:1的比例构建类内和类间样本对,并提出了对齐合成样本的方法,将每个样本对处理为单个组合样本后直接作为网络的输入,在解决类别不平衡问题的同时,减轻了数据集中类内样本差异过大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且可有效利用整个深度网络的强大分类能力。第三,针对类内差异较大的指静脉认证任务,本文提出了一种二叉树结构的深度网络—深度树网络来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主要由特征提取单元FEU、决策路由单元DRU以及分类决策单元CDU组合而成,其中,FEU负责提取特征,DRU负责决策样本在深度树网络中的流动路径,CDU在树状网络的叶子节点处用来最终决策样本的类别,同时针对深度树网络的学习目标,设计了三个损失函数:1以PCA的方式来使数据以最大可分性的状态沿树节点往下划分,2约束划分到不同子节点的样本响应值的差异尽量大,采用交叉熵分类损失来优化网络的分类精度。本文所提出的深度树网络模型大小为8.08MB,前向推理时间为3.631ms,在FV-USM、MMCBNU_6000、SDUMLA-HMT数据集上分别取得了0.143%、0.123%、0.139%的等误率,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及较高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由于人眼对灰度的识别能力远远低于对彩色的识别能力,所以在症状诊断及治疗时对灰度图像进行伪彩色处理,医生可以获得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结合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NSCT)的平移不变性、多尺度、多方向特性和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PCNN)的同步脉冲发放、捕获特性,对医
本文针对城市交通产生的振动与噪声问题,基于周期结构相关理论,将城市中周期重复种植的绿化林视为天然的大尺度声子晶体,研究其对交通振动的衰减效应。通过有限元软件COMSOL5.3a建立三维典型“植株-土壤”单元,根据Bloch理论,在模型边界上添加相应的周期边界条件,从而来代表整片周期绿化林场,进而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得到林场整体的频散曲线。利用声锥法和应变能法确定城市绿化林的表面波带隙范围。基于三维理论
机器人自动喷涂控制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机器人自动喷涂控制技术指的是计算机利用可靠的算法对待喷涂工件进行轨迹规划从而获得光滑连续的喷枪运动轨迹,在虚拟
随着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技术的发展,MEMS陀螺已经成为一种在民用、商业、军事均有广泛应用的惯性传感器。由于MEMS陀螺材料和加工工艺以及电路方面的非理想因素,会使陀螺的有效性能大大降低。其中,驱动信号对敏感检测端的串扰——电馈通干扰、外界温度变化等因素对陀螺性能的影响较大。在MEMS陀螺的控制检测电路中,驱动模态输入信号与敏感模态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种植国家。其中云南省又是我国烟叶种植最大的省份,独特的地理气候,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生产优良烟叶的圣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云南烟草种植面积达到424.6千公顷,烟农种烟总收入超过120亿元,上缴烟叶税27亿元。烟叶是云南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云南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云南省土地经营模式的影响,规模化种植受多重限制,
频率是反映系统运行品质的重要参数之一,当电力系统平衡被打破,电力系统的频率就会出现偏差。本论文简要介绍了互联电网仿真模型,分析了两区域波动情况下互联电网运行点的变化,联络线的交换功率偏差与扰动位置点的关系。通过频率波动原理分析,对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分别验证了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的调节特性。由对经典两区域模型的仿真,经衰减曲线法整定得到PID控制器较理想的调节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具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对作为能源储备器件的锂离子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商业化石墨负极由于容量偏低,倍率性能差,已经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和便携式电子器件等领域的要求。二氧化锡和锰氧化物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丰富的资源,并且绿色环保,已经被广泛研究,并被看作是替代石墨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最佳选择。但是这两种氧化物都有着严重的体积效应,随着充放电的进行,材料会出现明
锂离子电池已被证明在大型储能设备和电动车辆等应用中极具潜力。锂离子电池的钛基电极材料由于其强亲水性和胀气现象而在应用过程中面临重大挑战。另一方面,硫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理论容量和高能量密度,因此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然而,通过硫还原生成的长链多硫化物(Li2Sx,x=4至8)极易溶解到电解液中,长链多硫化物的溶解将导致活性材料的大量损失,并且金属锂表面上的Li2S和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具有特殊性质、优异性能的材料日趋增多。尤其是在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微机械剥离法成功获得
随着照明行业的发展,高效环保的大功率白光LED光源成为新的热门研究方向。涂覆技术是LED封装过程中重要一环,荧光粉胶涂覆是否均匀一致直接影响LED的发光效果。但是在实际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