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沦陷时期北平女性期刊研究——以《新光》杂志为个案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sp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光》杂志是由尹梅伯和雪芦主持、黄勤等人编辑,于1940至4月——1945年4月在北京、天津两地建社,是为女界现代化而办、面向都市妇女的读物;同时也是一本文艺期刊,多以“小轻松软性幽默之文学”样式为主和刊发仕女图、名瑷照片以及漫画、广告为特色。前期内容集趣味性、文艺性、知识性、观赏性等特征为一体。自太平洋战争后,日伪政权为强化法西斯专制统治,后一时期的《新光》杂志具有明显的配合日伪政治宣传的倾向。就《新光》杂志的性质而言,它是华北沦陷时期日伪政府为了推行奴化教育宣传,在日伪当局的支持下创办的大型综合妇女杂志月刊。政治上具有为日伪当局进行政治宣传的倾向;内容上亲日媚日、宣扬妇德;组织结构上与日伪当局关系密切。  本文通过《新光》杂志的个案研究,用历史描述的方式揭示在华北沦陷时一份特殊的妇女杂志的运作方式;以该期刊为研究素材,分析沦陷区文学存在的几种样式及其艺术特色;选取期刊中插图和文本为研究视角,展现当时特殊环境下所标榜的审美趋向与女性形象的塑造;通过与同一时期其他期刊进行比较,探究沦陷区言语空间的复杂性和殖民地文化传播的特点,以对比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日伪时期杂志期刊的运作和宣传方式。
其他文献
针对博客的兴起,教师博客的大量出现以及它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写作学的角度对教师博客的写作现象进行研究。教师博客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写作形式,近几
网络文学的迅速崛起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文坛最值得关注的一道风景,也是数字媒介影响下文学转型的重要标志。欧阳友权在《网络文学:挑战传统与更新观念》一文中提出:“作家身份
盛唐旅游发达,旅游诗歌丰富,本文以盛唐边塞旅游为前提,以盛唐边塞旅游诗歌为研究对象,在搜集文史资料、吸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盛唐边塞旅游诗歌,研究探讨边塞旅游诗歌有别于传
高密,历史悠久,源速流畏。不仅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人文景观,还拥有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而且随著历史的積澱,高密拥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蕴,散发著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
西施是被人们所熟知的女性人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施的形象也在人们的文学视野和生活视野里不断发生变化,每个时期对西施不同的诠释和解读也烙印着时代的变迁,直到明代梁辰鱼对西
石舒清是一位宁夏本土优秀回族作家,作为西北大地上成长起来的他,其作品语言深深地打上了西海固回族文化的烙印。   他是一位重视语言运用的作家,追求语言的简洁、朴实的诗意
言语活动的目的性是制约交际活动的主要因素。言语交际活动中参与者多借助各种表达手段强化语言表述活动的真实意图。汉语表达手段中有诸多因素制约语言表述活动。汉语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