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做为创新创意的基础,对个人、企业、国家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创造力成为了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所以探讨清楚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对发展至关重要。自我控制被认为是一种个人优点,能够对无关信息进行抑制。创造力和自我控制均为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似乎存在着矛盾性。一方面,自我控制强调个体对目标的关注,使个体的认知维持在既定的范围内,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但是这样就有可能限制创造力的发挥,因为创造力需要发散性思维,需要远距离的概念之间形成新的链接,如顿悟类型的创造力,更需要放弃现有场景的束缚,才能促进新颖性观念的出现,促成问题的解决。但另一方面,创造性产品的产生过程也需要长时间的专注,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而这又是自我控制的特性。过往研究中直接以二者为主题的研究很少,且与上述矛盾状态一致,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创造力的双过程理论认为,在创造力产生的过程中,有两种类型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虽两种思维存在较大的差异,且本质上有一定的对立性,但二者协调工作致使创造性产品的产生。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创造力双过程理论的视角,来探讨自我控制对创造力的影响,并解释上述自我控制与创造力之间的矛盾性。首先以自我控制和创造力水平较成熟、稳定的大学生为被试群体,来探究自我控制对创造力的影响如何,创造力双过程理论能否解释两者关系的矛盾性。其次以创造力发展处于关键期、活跃期的高年级(四、五、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群体,再次检验自我控制对创造力的影响是否稳定,创造力的双过程理论能否依旧用来解释自我控制与创造力之间的矛盾性。设计大学生和高年级小学生两个被试群体的两项研究具体如下:研究一,采用测量和实验两种方法,探讨大学生群体中自我控制对创造力的影响。其中,测量模式,采用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问卷、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验,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特质水平下的探讨;实验模式中,以Stroop实验范式的变式为操纵条件,对自我控制资源进行损耗,分损耗和未损耗两个水平,此为自变量。状态创造力为因变量,通过发散思维测验和顿悟问题解决测验获得。探讨状态水平下自我控制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二,依然用测量和实验两种方法,探讨小学生群体中自我控制对创造力的影响。与研究一不同的是在状态创造力的测评中,顿悟问题解决测验换成了适合小学生群体作答的汉字添加笔画测验。实验结果归纳如下:1.自我控制对创造力的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创造力思维中成绩存在差异;2.在特质水平下,大学生自我控制和创造力呈正相关;3.在状态水平下,大学生被试在发散思维测验中的画人测验各维度上,损耗组和未损耗组无显著差异,而在发散思维测验的文字类测验中,独创性维度损耗组边缘显著高于未损耗组;4.在状态水平下大学生被试在顿悟问题解决中,损耗组和未损耗组无显著差异;5.在特质水平下高年级小学生自我控制和创造力之间呈正相关;6.在状态水平下,高年级小学生被试在发散思维测验中的画人测验各维度上,损耗组成绩均显著高于未损耗组,但是在发散思维测验的文字类测验中,损耗组和未损耗组无显著差异;7.在状态水平下高年级小学生被试在顿悟问题解决中,损耗组和未损耗组无显著差异。得到如下结论:1.自我控制对不同类型的创造力有不同的影响;2.特质水平下无论大学生还是小学生,高的自我控制可以预测高的创造力;3.一定量自我控制资源的损耗有利于大学生文字类发散思维的表现;4.一定量自我控制资源的损耗有利于高年级小学生画图类发散思维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