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生活化是把体育健身活动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营造体育环境,形成体育文化氛围,促使人们形成一种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生活方式。
体育生活化以人为本、追寻健康,体现对人类自身的尊重,是体育运动发展必然趋势。体育生活化是在倡导一种最积极、最有意和最愉快的生活方式。所以,创建“体育生活化社区”有利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有利于提高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促进社区全员素质的普遍提高;有利于创造一种体育文化氛围,使人们养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调节社区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带动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居民、社会参与,以及促进和谐社区的建立。
本文即以北京市景山街道黄化门社区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访谈、实际走访、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该社区体育生活化建设情况及效果做相关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 居民对社区管理及体育设施满意度较高,这对强化居民的体育价值观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是坚持体育生活的重要动力。
2 调查显示社区居民体育家庭与体育器材家庭体育科学素养要比一般被调查者要高。
3 社区体育组织体系社会化程度不高。居民体育健身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自我维持性。
4 与北京城市居民相比,该社区居民余暇时间中安排体育活动的时间比较多。应积极引导居民重视闲暇时间、合理计划闲暇时间,将体育活动当作一种习惯而固化到生活方式当中,培育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5 体育器材进入普通家庭,使得在活动场地小、居住拥挤的平房住户享受到体育器材带来的好处。对于体育生活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器材投资来源于社会赞助和政府公益基金,只让居民承担小部分的使用费用。从体育生活化的长远实施来看,将会对社会和政府带来相关的经费问题,缺乏可持续性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