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高校要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构建教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新型教师队伍。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是生物教师的后备军,高校应注重对学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培养人才的根本,学业水平是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体现。学业指导体系可以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系统化的指导。学生对专业认知的指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高校要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构建教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新型教师队伍。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是生物教师的后备军,高校应注重对学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培养人才的根本,学业水平是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体现。学业指导体系可以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系统化的指导。学生对专业认知的指导有明显的的诉求,专业认知水平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提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基于学生专业认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构建学业指导体系对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17级和2018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专业认知水平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变化情况,采用访谈法了解变化的具体原因。所有调查问卷采用SPSS软件中α信度系数法和KMO球形度检验法测得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通过描述性分析得到:(1)2017级、2018级学生第一学期专业认知水平得分为20.57±3.74、21.37±4.12,相比其他学期低;(2)2017级、2018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不稳定,相比其他学期,学生第一学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得分最高分别为50.33±5.58和51.27±5.93,第五学期下降趋势明显;(3)约55%学生由于兴趣爱好选择生物科学专业;(4)约70%的学生有详细的学习规划。(2)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得到:2017级、2018级学生专业认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每一学期均存在显著正相关。(3)访谈结果:(1)学生对部分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清楚;(2)学生认为第五学期课程难度较大;(3)希望得到系统的生物科学专业相关指导;(4)希望得到生物科学专业的就业指导。基于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2017级和2018级学生入学时专业认知水平最低,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最高,学生由于专业认知不足导致盲目自信;专业认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专业认知水平的提高能促进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提升;学生希望得到生物科学专业相关的学业指导。由此可见构建生物科学专业的学业指导体系很有必要,本研究学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从注重学业指导思想建设、实施学业指导途径、构建学业指导平台、健全学业指导保障机制四个方面着手。注重学业指导思想建设包括营造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学业指导理念。实施学业指导途经包括连续性指导和阶段性指导,其中连续性指导包括心理辅导,开展专业认知教育讲座;阶段性指导包括新生入学指导,前两年专业基础课程指导,后两年师范类专业课程指导,毕业指导。构建学业指导平台包括建立学业指导咨询中心,建立学业分析与反馈平台,建立学业预警与关注平台。健全学业指导保障机制包括人员保障,经费保障,政策保障。通过该学业指导体系对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进行连续、系统的学业指导,以期提高学生专业认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其他文献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大型官修类书之一,收录了汉魏到隋唐出现的众多女性复仇故事,体现出汉唐小说作家的复仇思维、理想女性审美、伦理道德观念等多方面内容,具有社会教化效用及文学影响价值。但当前少有对《太平广记》女性复仇故事这一主题进行整体研究。因此,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与跨学科研究法,通过梳理《太平广记》所收的四十八条女性复仇故事,考察《太平广记》汉唐小说家眼中的女性复仇行为及其形象。文章首先对《太平广
珠英学士因编纂《三教珠英》而得名,他们是武后时期宫廷文人的代表,也是初唐文学转变之关键人物。武则天大足元年(701),《三教珠英》书成,崔融将参与编撰学士的诗作汇集成《珠英学士集》(简称《珠英集》)五卷,《中兴间气集·序》《新唐书·艺文志》《唐会要》《郡斋读书志》等皆有著录记载,宋元以后散佚,却因敦煌藏经洞内发现的P.3771、S.2717二残卷得以重见天日。历来对P.3771、S.2717写本的
十八大以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媒体融合日益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改革创新,新闻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上对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高校承担着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重要使命,也是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做好高校新闻舆论育人是高等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基于此,本文在详细梳理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敦煌婚仪诗文指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反映唐五代时期敦煌婚嫁仪式的诗文作品。敦煌婚仪诗文是民间应用文学的一类,据文体差异,可分为敦煌婚嫁诗词、敦煌咒愿文、敦煌婚嫁书仪、其他四类。本文以敦煌婚仪诗文的内容及写本抄写情况为基础,探析敦煌婚仪诗文的类型及创作特色,从写本学角度,还原作品所处写本的原始生存情境,并进一步管窥敦煌婚俗。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敦煌婚仪诗文的内涵、特点。首先,探讨文学和仪式的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包含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以事实性知识学习、浅表层次理解、近迁移应用为主的低阶思维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层次需求,高阶思维能力才更符合学生思维发展与品质提升的要求。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大重点,这也是当下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现有的高阶思维能力研究,本文以语文学科为依托,具体到语文阅
明初之际,由于上层统治者对所有文艺重政教的原则限定与对杜甫诗歌中忠君爱国思想的片面解读和宣传,导致了杜甫诗歌发展仅仅停留在教化民众的功用层面上,而在绘画领域并没有得到大的突破。虽然明初的谢缙,杜堇创作了少量的杜甫诗意图,但他们的作品或影射时事,或对政教原则进行牵强附会,并不直接抒情写意,“含蓄”与“隐喻”是这一时期杜甫诗意图的显著特征。到了明代中期,政治环境转向平和,人们对杜甫的诗歌开始进行个性化
阅读和写作对语文教学而言非常重要。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和学生就必须在阅读和写作上下功夫。语文课程以教材选文为教学载体,这些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并且这些作品在编入教材时,编者根据学情进行了一定删改,删改后的作品适合学生进行写作模仿。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阅读和写作结合教学,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出发解读
刘延陵是中国新诗草创阶段的诗人之一。他在文学、教育、社会学等方面都做出了一些贡献,其在文学上,特别是诗歌及其译介、评论等方面的成绩比较清晰地展现了新诗草创时期的真实面貌。刘延陵是新诗史上被忽视的一位诗人,对其诗歌创作、译介及文学活动轨迹的研究有助于完善学界对刘延陵的认识。首先是新诗创作,刘延陵的新诗以1930年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21年到1930年间,他的诗歌偏向于主观抒情、表现人情人
戏剧作为文学性与舞台性相统一的综合艺术,蕴含着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丰富资源,其独特的审美功能、育人价值不容忽视。但纵观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戏剧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对戏剧教学现状的调查,以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探索在高中戏剧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期望为优化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主要内容如下: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作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之一,自提出后就受到学界的热切关注。相比其他学习任务群,其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涉及范围更为广阔,其教学更注重情境化与实践性,因而,如何对其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问题。而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按照单元结构形式编排的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上接学科核心素养,下连课时分配的“大单元”教学逐渐走进学者的视野,以其由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