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细胞NADPH氧化酶介导神经免疫诱导的多巴胺神经退行性病变

来源 :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mc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神经细胞上的NADPH氧化酶在炎症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结果 脂多糖LPS引起的小胶质细胞激活,能够促进共处理的中脑原代神经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N27中NADPH氧化酶表达增加(包括其主要的亚基gp91phox,p47phox和p67phox).神经炎症反应能够促进中脑原代神经细胞中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产生,同时这种ROS的升高效果可以被NADPH氧化酶的抑制剂消除.对NADPH氧化酶进行功能性抑制或基因敲除能够降低神经炎症反应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神经炎症能够引起神经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障碍,而NADPH氧化酶的抑制剂能够缓解线粒体的损伤.体内研究表明,腹腔注射LPS (5 mg·kg-1)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中,神经细胞中的NADPH氧化酶的表达明显升高,二氢乙啶染色表征的神经细胞中氧化应激水平显著高于盐水注射组.LPS腹腔注射24 h也能够导致野生型小鼠黑质神经元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而在NADPH氧化酶缺陷的小鼠黑质细胞神经中并不显著.结论 神经免疫反应能够引导神经细胞中的NADPH氧化酶表达增加并激活酶的活性,导致神经细胞内产生氧化应激,从而造成线粒体功能性损伤,从而导致神经元退行性病变.该结果表明,神经细胞中的NADPH氧化酶在神经炎症诱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他文献
The historical approach to protecting human health and ecosystem quality from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hemicals is focused primarily on whole animal toxicity testing with individual chemicals of intere
会议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in toxicology is the "too many chemicals" problem.Humans and environmental species are exposed to as many as tens of thousands of chemicals, few of which have been thoroughly t
会议
Mitochondria are major sources of cellular energy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playing fundamental roles in regulation of cell survival and death under pathological conditions.Numerous chemicals
目的 观察ERK1/2通路抑制剂U0126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容量激活性氯离子通道(CIC3)表达的影响,探讨ERK1/2对PASMC容量激活性氯离子通道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麻醉处死,在无菌条件下分离雄性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采用分次酶消化法获取大鼠PASMC进行原代培养.取第2代细胞采用小鼠抗大鼠SM α肌动蛋白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进行细胞鉴定.取第4至5代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
目的 探讨硝化应激介导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毒理学关联机制。方法 采用Peroxyni-trite供体(3-morpholinosydnonimine,SIN-1)和糖氧剥夺(OGD)处理血管内皮细胞,构建血管内皮细胞硝化应激损伤模型;免疫印迹法及免疫共沉淀法考察血管内皮细胞硝化应激损伤引起相关蛋白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考察相关蛋白的分布变化及相互关联性。结果 硝化应激介导血管内皮细胞TLP蛋白表
目的 探讨植物类雌激素是否具有通过质膜上ERs与胞内细胞信号相互作用发挥非经典的雌激素效应。方法 采用MTS实验检测中草药提取物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MCF-7细胞株活性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提取物对雌激素受体α(ERα)靶基因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提取物对ERα、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和ERα及ERK1/2蛋白分别在浆核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检测
目的 体外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用无机砷及其代谢物进行染毒,观察染毒后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并检测DNA修复相关的XPA,XPC,PARP1和ERCC3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砷及其代谢物导致细胞皮肤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8例6~10岁健康儿童志愿者包皮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分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至第10代后,分别以无机砷化合物亚砷酸钠(Na2AsO2)、二甲基胂酸(DMAv)、单甲基胂酸(MM
目的 探讨雌马酚是否可通过质膜上雌激素受体与胞内细胞信号相互作用发挥非经典的雌激素效应及其具体分子过程仍不清楚。方法 检测细胞增殖:MTT实验;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信号通路激活:Western blot检测总Akt和磷酸化Akt (p-Akt)的表达水平;检测ER的转录活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ER的功能:qRT-PCR检测pS2 mRNA表达水
目的 明确1-溴丙烷(1-BP)的毒性作用机制,寻找能够反映1-BP毒性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整笼放入动式吸入染毒柜内染毒浓度为1-BP 1250,2500和5000 mg·m-3,每天8h,每周染毒5d,休息2d,连续4周.染毒结束后次日,将大鼠麻醉后测定大鼠左右两侧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分离左右大脑半球、海马、小脑和脑干,称重后放入保存管在液氮中将组织迅速冷冻后转移至-80℃冰箱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剂量下的氯喹(CQ)对肾小管自噬的影响及其肾毒性,为拓展CQ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与结果 ICR小鼠每2d灌胃给予CQ0,5,20和40 mg· kg-1,持续1个月.CQ 40mg·kg-1组中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化、水肿、坏死,脱落到管腔,甚至出现裸基膜;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胶原蛋白增多.随着CQ浓度的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p6蛋白表达和TRPM2蛋白表达变化不大,肾小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