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携手前行,共创职业人生--学习共同体引领下教师自主研究活动的思考

来源 :2017第三届京台基础教育校长峰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nsd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就是教师.能够拥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将给孩子带来更加优质的教育.学校的教师培训中,需要从教师的专业道德、专业素养角度思考,培训过程中需要有效分析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建设独特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找到最佳的路径,用自主研修的方式调动教师研修的积极性,给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建立多种合作组织,同时给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平台不断发展,最终实现美丽的职业人生.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在编教师172人,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53人,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30.8%。学校三分之一的教师精力充沛,大胆创新,为学校教师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四合院无论在社会人文方面,建筑艺术立面,还是在美学意义上,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从这个意义而言,利用四合院本身所体现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特质开设跨学科综合课程,对日常教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礼”在北京四合院建筑艺术具有鲜明的“礼”的品行和特征.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发现北京四合院中“礼”,并最终在日常生活行动中践行“礼”.认为“礼”包含两个层次;“礼”是人们在日常生
在现在全球化的科技时代,讯息瞬间万变,推动教育改革以培育未来栋梁之风方兴未艾.台湾也因应世界潮流推动课程改革政策,重视孩子的多元智慧,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教育改革自九年一贯到十二年一贯课程都强调学校本位课程,以学生学习中心取代传统学科本位的教学.在九年一贯的的弹性教学节数到未来十二年一贯的校本课程,都开始重视各校的在地化和特色化.“学校本位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
康桥国际学校林口校区将于2018年8月1日开办招生,为了解每个学生学习表现情形,藉以改善教学,因此,于2017年筹备阶段,透过自然领域教师在教学过程之实作,进行课堂形成性评量与学期成绩评定之连结,使亲师生取得学期成绩通知书时,明确掌握学生真实习得的情形.三位教师以四年级自然与科技领域为范围,共同依据下列程序进行实作:(1)研订“新学力观评量向度”:以新学力观发展四个“评量向度”,包含“自然与生活科
这里所说的中华文化,就是专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里所说的中国少年,既是指当代中国少年,也是指未来的中国少年.时代进入到21世纪,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思考自己国家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党中央明确指出,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切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2014年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具体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
面对二十一世纪科技化、全球化对世界社会、生活、经济等所带来的冲击与改变,教育如何突破传统的框架与思维,以培养能够迎向未来社会快速变迁的人才,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当前重要的议题.现代社会受到价值多元、网络巨变、人工智能发展、全球暖化、气候变迁等影响,人们正处在全球意识、高度竞争与快速变化的时代,现在如此,未来亦是.本文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关键能力为出发点,全面介绍菁英培育系统架构,分析学生成长进入的外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无根不活,人无根不立”,树木先树根,树人更是如此.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肥田沃土,滋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之花,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中国人的根应深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学校自2012年成立之初,在北京教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研究.环境文化的浸润式设计,国学大道、书法大道、燕京八绝、地理园的文化景观成为学生文化研究的场域;进门诵、晨诵、放学诵中读经典、
具有300多年历史的金台书院小学,根植书院文化育人是独有的培育核心素养的资源.要根植书院文化的浓厚底蕴了解书院,树立文化自信、敬畏文化,理解育人理念。要明确“T”形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传统文化育人打下根基,培育核心素养走向未来,借“T”字形理清融合关系。亚要发挥书院资源的氛围优势挖掘书院资源开展经典教育,建设书香环境培育人文底蕴。要根植书院文化,构建课程体系,明道穷源,定善之志、博雅时艺,激发潜能、躬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由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重要性显而易见,身为教育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把传统文化教育带进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使之落地生根,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
当今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使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重构学校内部结构和外部形象,使学校蝶变为真正的“学习中心”,课程形态的改变已成为学校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以“育人”为核心的学校课程重构,应放在世界教育动态发展的坐标系中,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系统里,放在教育发展的纵向历史脉络中,放在城市发展的定位里重新审视和调整,并能够穿越边界,主动发起与其他各领域持续有效的深度对话.鉴于以上思考,从学校文化建设的
在这信息科技发展快速的时代,不论是创意思考或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每一位公民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在2003年“创造力信息教育白皮书”中提到,创新是知识的生产及应用,而创造力即是不断地创新及突破,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创新能力,学习成效的教育指标是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为世界教育共同的趋势,由创造力及创新能力所结合的创造力教育已经成为现今教育所重视的课题(邱婉芬,2005;台湾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