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湿度及物理性沙粒含量对风蚀模数影响的风洞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土壤湿度及物理性沙粒含量对土壤风蚀模数的影响,将人工配制的物理性沙粒含量分别为22.84%、31.31%、43.45%、52.63%、58.80%、67.96%和77.94%七种土壤按照不同水分梯度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研制的0FDY-1.2型风蚀风洞中选择5m/s、6m/s、9m/s、12m/s、15m/s和18m/s风速进行历时10min吹蚀,在风洞轴线距出口1.2m处放置旋风式集沙仪测定垂直方向上20mm、60mm、120mm、180mm、240mm、300mm、400mm、500mm、 600mm和700mm 10个不同高度的风蚀物收集量,利用MATLAB7.4.0(R2007)软件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拟合法将旋风式集沙仪不同高度的风蚀物收集量进行积分,通过换算计算土壤风蚀模数(E).按照土壤风蚀模数大小分①无风蚀,E<0.2 g(m2 min)-1;②轻微风蚀,E=0.2~ 1.0g (m2 min)-1;③土壤风蚀缓增区,E=1.0 ~2.0g (m2 min)-1; ④土壤风蚀增强区,E=2.0~ 5.0 g(m2 min)-1;⑤土壤风蚀极强区,E>5.0g (m2 min)-1进行风蚀强弱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性沙粒含量低于40%时在各种水分条件下集沙仪不同高度风蚀物收集量均很小,风蚀物收集量在空间上利用指数函数和幂函数拟合相关性均很好;物理性沙粒含量高于40%后,风蚀物收集量在空间上呈现幂函数曲线变化规律.9m/s风速基本上是风蚀物空间动态发生变化的临界点,低于临界风速风蚀物收集量与高度符合指数曲线变化规律,高于临界风速后二者符合幂函数曲线变化规律.集沙仪不同高度的总输沙量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大,两者符合指数曲线变化关系;输沙量与水分呈负相关关系,水分增大输沙量降低.物理性沙粒含量低于30%的土壤,不会有风蚀现象发生;当物理性沙粒含量大于40%后,土壤容易发生风蚀,而且风蚀程度随物理性沙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尤其当土壤含水量低于3%时,极易发生风蚀.风速越大土壤风蚀模数越大,风蚀模数与风速按照指数曲线规律进行变化.阴山北麓旱作区冬春季节土壤地表含水量一般维持在3% ~ 4%,土壤的物理性沙粒含量基本在50% ~80%,单纯考虑土壤水分和土壤物理性沙粒含量认为阴山北麓旱作区大部分地区都是沙尘暴的发生源.建议通过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推行作物残茬覆盖、减少耕翻面积和次数等方式大幅度增加地表覆盖,有效遏制土壤风蚀荒漠化的蔓延.
其他文献
  氧化亚氮(N2O)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温室效应潜力为等量二氧化碳(CO2)增温效应的296倍,农业土壤N2O的排放已成为全球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影响土壤N2O排放的因
会议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rn今天,中国档案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这是中国档案学会,也是中国档案界的盛会.我谨代表中国科协,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会议
期刊
  四环素(TC)是最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之一,但由于畜禽的不完全吸收导致大量的四环素通过动物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而大量施用含四环素的畜禽粪肥可能会导致土壤中四环素的累积。
本文针对综合科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知识之困问题,通过对杭州某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研组开展的为期一年的“田野”研究,在对该学科教师知识之困的表现及分析的基
  基于太湖地区1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磷水平0(不施磷)、30(低磷)、60(适磷)、90(高磷)kg·hm-2.a-1稻一麦轮作系统下稻田土壤磷素累积规律及磷素流失引发的
会议
近年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开展的“世界记忆工程”受到世人关注,非洲各国通过项目申报、开展本国记忆工程建设等方式积极参与其中.本文在梳理非洲记忆工程项目的入选时
  紫色土广泛分布于长江上游并集中分布于四川盆地,紫色土丘陵区位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前沿,是长江流域、三峡水库水环境的重要影响区.同时,该区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
会议
档案学经典著作是我国档案学术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长久学术影响的学术成果.对档案学经典著作评价有助于催生更多优秀学术著作的出版,这对档案学术研究成果精品化意义重大
  在我国东部寒温带-暖温带-中亚热带上,选择黑龙江海伦、河南封丘和江西鹰潭农业生态试验站,建立水热变化梯度下三种主要农田土壤(黑土、潮土、红壤)的置换试验(如图1所示
会议
民生档案是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档案,我国已经出台系列促进民生档案工作的政策,从政策工具视角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揭示现有政策工具应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