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非侵入性分析贮藏对杂交鲟鱼鱼子酱的影响

来源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三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快速无损监测一种杂交鲟鱼鱼子酱贮藏在-4℃长达11个月的保鲜效果.测定鱼子酱在不同贮藏时间的核磁共振数据,再利用核磁数据结合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鱼子酱在贮藏过程中低场核磁参数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模型,相关结果以模型决定系数R2和显著性P对相关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鱼子酱在贮藏11个月内,T1,T21和T22值保持不变,T23不规则变化.贮藏初期由于腌渍使细胞内外渗透压改变导致水分迁移,而贮藏时间对腌渍后鱼子酱无明显影响.鱼子酱在贮藏期间颜色,水分和脂肪含量都几乎没有变化,而挥发性盐基氮呈增加趋势.相关性模型表明水分和除了T21、A1和A2t其他NMR参数有较好的相关性(0.494≤R2≤0.917);脂肪和除了T21其他NMR参数有较好的相关性(0.428≤R2≤0.879).核磁共振参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在整个贮藏期间无显著相关性.T22、T1、 A22、和A23与L*值(0.690≤R2≤0.750)和b*值(0.627≤R2≤0.853)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低场核磁技术可以代替复杂的理化方法测定鱼子酱贮藏期间水分含量、脂肪含量、L*值和b*值.
其他文献
内毒素(Endotoxin)又名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主要成分,由类脂A、核心多糖及O-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其中类脂A是活性中心,且位于内层,具有高度保守性,而多糖链位于外侧,具有多样性。有研究表明,大分子物质比小分子可能有更多的适配体结合位点。另外,固定靶标有可能会影响靶标物质的天然构象、增加空间位阻作用,从而限制了适配体在实际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本文构建了一种磁弛豫时间适配体传感器快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本传感器基于适配体识别技术和磁弛豫时间原理。首先利用酰胺反应将铜绿假单胞菌适配体共价结合于超顺磁性纳米材料表面。超顺磁性纳米材料的磁放大能力和适配体识别体系的高亲和力保证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铜绿假单胞菌菌存在条件下,适配体能特异性将铜绿假单胞菌菌捕获,引起超顺磁性纳米粒子的聚集,从而导致传感器中弛豫时间T2的变化。根据弛豫时间T2的
Low molecular mass (MM) chitosan with high degree of descetylation (DDA) has excellent bieactivity including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antibacterial and encapsulation properties.Thus, to reduce the MM
在食品体系中通常含有脂类物质,然而尤其对于不饱和脂类易发生氧化,其氧化终端产物丙二醛(MDA)则可能与蛋白质发生反应而改变蛋白质的成膜行为及膜功能性.本实验主要研究MDA对乳清蛋白所成膜功能性质的影响以为进一步评估脂类氧化产物诱导损伤蛋白的利用提供依据.实验采用1% ~4% (w/w) MDA与乳清蛋白(6%,w/w;pH 8.0)混合搅拌lh后,再次调节混合溶液pH至8.0后水浴90℃加热30m
脯氨酸内肽酶(prolyl endopeptidase,PEP)[EC3.4.21.26]是一个大的胞质酶,属于一类新型的丝氨酸蛋白酶,参与降解肽激素和神经肽,其活性的异常会引起精神、认知过程的障碍.本研究通过硫酸铵盐析、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鲈鱼骨骼肌中分离纯化得到分子量为84kDa的PEP.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挤压热剪切谤导蛋白质聚集、淀粉糊化,影响其流动行为,进一步影响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产品质量.流变学特性反映流动行为,受成分结构的影响.大豆分离蛋白(SPI)、谷朊粉(WG)或玉米淀粉(CS)属于剪切变稀流体,但其混合物是否仍属于剪切变稀流体,其流变特性与配比的关系尚不清楚.试验以SPI、WG和CS为材料,按照0、25、50、75、100%比例两两混合,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混合物在50%水分含量和80
含糖醛酸多糖具有显著的功能活性,对其进行定量检测,可监测药品、保健品等相关产品的质量,也能评价含这类多糖的食品的品质.本论文采用亲水相互作用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直接对含糖醛酸多糖酸降解后的二糖片段含量进行测定,建立包括透明质酸(HA)、硫酸软骨素(CS)和鲍鱼性腺硫酸多糖(AGSP)的含糖醛酸多糖的定量分析方法.在正离子模式下,分别选择356.1/162.10、356.1/162.10、37
本研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NMR)技术开发一种小鼠体成分(体液、脂肪、瘦肉)含量无损分析的新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检测岩藻多糖对小鼠体成分变化的影响.以传统的全身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干燥法,索氏提取法,凯氏定氮法,灼烧法测定的样品体成分含量作为参考值,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和主成分回归法(PCR)分别建立了样品体液、脂肪、瘦肉含量的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每周对喂食不同组分食品的
鉴定复杂生物基质中的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较为困难,不仅操作过程繁琐,耗时长,且对样品的纯度要求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酸降解结合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PMP)衍生化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igh-ped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本研究采用变温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原位监测海参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分布状态的动态变化,干燥温度设为60℃,至水分含量20%以下停止干燥.将采集到的CPMG峰点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得到4种不同状态的水分,其对应的弛豫时间分别为0.70~1.18,11.81,105 ~145,1205 ~1574ms,分别属于强结合水,弱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水分含量逐渐减少,自由水向不易流动水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