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寺相关论文
前文已谈了“碛”等24个地名通名用字(分别载入《汉字文化》总第115、118、126、138、150期),本文再谈6个地名通名用字。寺寺,本指......
明朝戏剧家高濂曾编写许多脍炙人口的戏剧,比如传奇戏曲《节孝记》,比如写陶渊明辞官归隐的《赋归记》,以及《陈情记》《玉簪记》等等......
明代南京刑部尚书张瑄墓志铭及妻子刘氏墓志铭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于南京雨花台区铁心桥马家店一户村民屋后,同时发现的还有数件明......
新科进士们殿试过后,要在皇帝面前听候宣布名次,这一仪式叫“传胪”或“胪传”。 一、多唱了几百名 宋太宗赵炅将科......
清帝幸盛京谒祭祖陵,其间除在永陵、福陵、昭陵举行飨祭等典礼外,都曾在沈阳(时称盛京)城内的清入关前皇宫驻跸并举行相关仪式,而......
高濂(1573—1620),字深甫,号瑞南道人。钱塘人。曾在北京任职鸿胪寺,后隐居西湖。他约生于嘉靖初年,创作活动主要在万历前期。他是......
黄爵滋(1793—1853),字德成,号一峰,又号树斋,江西宜黄人,乡试后在黎川县任训导。道光三年(1823)与其伯史黄迪策同时中进士,授翰林......
寺,《说文解字》:廷也;段注,指朝中.本义是古代官署、官舍的名称,秦时官员任职的场所通称为寺. 《春秋左传·隐公》孔颖达疏:自汉......
有明一代,因与朝鲜王朝交往之需,于中央机构内设朝鲜通事。然就其设置所在仍众家纷纭,不甚明晰。通过考证中外史料所载明代通事职......
明朝建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发展,外交活动也越来越频繁.明朝政府在与诸番国以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打交......
北京天安门地区有条路,名为"新大陆"。多年来,不少人都曾对这条名称奇特的道路表示过惊讶与好奇,但始终没有人对这条路的相关情况进......
明朝末年,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病重,鸿胪寺(负责外交和礼仪等)寺丞李可灼进献红丸,服用不久,朱常洛驾崩,享......
明代的中日关系主要围绕朝贡贸易和倭寇问题展开。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模式之一,到明代则可谓发展到了极致。朝贡使......
唐宋时期,对于聚居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由于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存在差异,因而唐宋王朝对这些民族或部族地区所采......
根据清初的制度,担任朝仪唱赞的"鸿胪寺序班"选用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四省生员。而到乾隆十七年,以山东等三省"土语难变",清朝......
唐朝以其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实力吸引着世界。伴随其外交活动之日益频繁,唐政府外交机构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形成以专职管理机构为主兼......
中国古代一直没有专职外交机构,外事管理分隶不同官衙。明代在因袭唐宋旧制的墓础上,外事管理与分工更趋严密而具体,形成礼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