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相关论文
光宣之交发生的“陈璧案”,与当时的派系斗争大有关联。载沣将时任邮传部尚书的陈璧革职,不仅意在打击袁世凯一党的势力,且有削弱奕......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逐渐进入新政改革时期。在改革过程中,海军的重建之路困难重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年仅3岁的溥仪即位皇帝,......
汪精卫1883年出生于广东三水,早年留学日本,后投身辛亥革命。汪精卫文笔犀利,曾作《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一文,受到孙中山先生的赞......
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年初,摄政王载沣在召见庆亲王奕劻时,如此面授机宜:“整顿教务、清理财政为当务之急。”面对摇摇欲坠的天下、......
政治斗争,有胜便有败。失败者安静退场,本是正常之事。但在中国历史上,少有平心静气的失败者,多的是怀恨阴谋的复辟者。民国时期,被推翻......
危机时代的立宪怎样才不会引起骚乱呢?晚清满盘皆输的命运,似乎一直在安静地等待,一步错,步步错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舰......
某日,严修观天象,忽见一奇景。 夜,天骤明,一流星自西北来,向东南流逝。 初见时光极强,如水月电灯,仿佛元宵灯火中金盘托月,将灭时有......
中国人从笃信四书五经的传统思想,到接受现代公民教育的洗礼,从兴办新学,到废除科举,到新式教科书横空出世,到取消小学生读经 直至最后,......
作为帝国的最后一个掌舵人,载沣并非一个道德上的“坏人”。年轻的摄政王曾想以“新政”救大清,但满清王朝气数已尽,已非人力所能挽救......
1911年2月20日,即清朝宣统三年正月二十二日,摄政王载沣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用一种既如释重负又颇为后怕的口吻称:“东三省时......
一、清末重臣 载涛,别号野云,1886年出生于醇亲王府。醇亲王原有七个儿子,三个早丧,余下的四个儿子即载湉(光绪)、载沣、载......
溥杰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1927年,溥杰经人介绍认识了张学良,顿觉相见恨晚,从此与风流倜儻的少帅称兄道弟,出入于饭店、球场、舞......
曾任四十载小学老师 溥任外形酷似大哥溥仪,年纪却比溥仪整整小了一轮。1918年9月21日,溥任出生时,他那同父异母的大哥——溥仪,早......
爱新觉罗·溥杰(1907-1994),字俊之,满族,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胞弟,家中次子。父亲是第二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母亲瓜尔佳氏,......
袁世凯从小就十分迷信,做事经常看相问卦,测算风水。 1908年光绪皇帝及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溥仪继位,醇亲王载沣摄政。载沣因为反......
宗室亲贵是清末政局中颇具影响力的特殊群体,贝勒毓朗即为其中一员。毓朗因受肃亲王善耆赏识而获任用,出访日本考察并尝试推动新式......
醇亲王载沣在监国摄政期间,为改变晚清长期以来形成的外重内轻格局,解决统治危机,强化皇权,全力进行军事集权,维护大清的统治,但由......
汪逆病死汪精卫,字季新,名兆铭,号精卫,1883年出生在广东三水,5岁入私塾,9岁学书法,少年时期即表现出聪慧才智。1910年,汪精卫参与暗杀清廷......
载沣:他不傻,却干了一件最蠢的事儿1908年,载沣3岁的儿子溥仪被选为光绪的接班人,身为监国摄政王的载沣,实际上成了中国的统治者。......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年仅3岁即入嗣大统,登上皇帝的宝座。这是慈禧太后继光绪帝之后,又精心挑选出的第二位幼主,只因此子是慈禧妹妹之孙,......
1942年,伪满洲国成立10周年,南京的伪中华民国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5月4日汪精卫率领代表团访问伪满洲国,以示恭贺之意。 30年后仇......
本文试就宣统二年初御史江春霖参劾庆亲王奕劻这一晚清大案展开述论,重点论及江眷霖弹劾奕劻主要出于忠君爱国的思想,而摄政王载沣......
清末,朝纲失坠,政治窳败。发生在光绪三十三年的“杨翠喜案”及其所掀起的政治风潮,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朝政权濒临的深重危机。......
1908年12月2日上午,北京,紫禁城,太和殿,一场隆重的皇帝登基大典即将举行。说来也怪,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也特别长,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载沣身上聚集了许多矛盾。他曾试图巩固帝国,把权力收归满清贵族手中,以保江山永不变色。但在大厦倾塌之际,却又想得开、放得下,拒绝破......
1908年11月14日、15日,大清最有权威的两驾马车,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1909年1月2日,大清监国、摄政王载沣下发“袁世凯着即开......
庚子事变打破清王朝既有的权力结构,也使未来的皇嗣人选重新洗牌。醇亲王载沣与荣禄之女瓜尔佳氏的联姻,是其中关键的环节。不过载......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1908年7月,清政府派遣唐绍仪赴美致谢退还庚款事并赴各国考察财政。袁世凯命唐绍仪与列强各国秘密商谈互派大使问题。1908年12月10......
本文对近百年来“新政”的当事人与后世研究者关于“新政”中断原因的见解逐条予以分析,进而指出,腐朽的清朝统治者迟至20世纪初年才推......
清政府挽救自身统治危机的最后一次努力——清末新政以其政权的崩溃而告终。晚清统治集团的整体衰败是新政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的主要......
文章以《醇亲王载沣日记》(1900-1911)为主要研究史料,重点参考首次依原本整理出版的1901年的使德日记和1908年开始的监国摄政随笔......
武昌起义后,清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清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慈禧、光绪死去后,清朝进入溥仪坐皇位、......
从清末满汉权力格局的角度考察,载沣驱除袁世凯是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必然结果,亦是少壮派满族王公逐渐集权的必然举措。载沣驱袁的态......
在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实行平满汉畛域举措的过程中,光绪三十三年慈禧太后发布化除满汉畛域懿旨与官绅群起奏议,是一个关键性的事件。......
宣统朝是清王朝最后一个时代,它只维持了短短三年时间,即在革命风暴中土崩瓦解。宣统朝的政治局势错综复杂,五大主要矛盾,即清统治......
宣统朝是清王朝最后一个时代,它只维持了短短三年时间,即在革命风暴中土崩瓦解。宣统朝的政治局势错综复杂,五大主要矛盾,即清统治......
戊戌政变期间袁世凯告密出卖光绪帝,载沣对袁衔恨已久,加上他对袁权势之盛心存疑忌,袁世凯被罢实属必然。而罢袁事件前夕,袁争夺财......